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喉核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名詞介紹
喉核
喉核為人體解剖名稱,屬中醫喉科重要結構之一,即現代醫學所指之「腭扁桃體」。其位於咽部,居於咽前柱(舌腭弓)與咽後柱(咽腭弓)之間,與懸雍垂(小舌)、舌根共同構成「喉關」,為口腔與咽喉之門戶,亦屬中醫「九竅」之一。
中醫理論中的喉核
中醫認為,喉核為「肺胃之門戶」,與經絡氣血密切相關。肺主氣,開竅於鼻,而喉核位居咽喉要衝,為外邪侵襲之首要關卡;胃經循行過咽喉,故飲食燥熱或脾胃積熱,易上攻喉核,引發腫痛。其生理功能主要為「禦邪外達」,即通過氣血運作,抵禦外邪侵入更深層臟腑。
喉核與病理表現
- 風熱襲肺:外感風熱之邪,經口鼻而入,首犯喉核,可見紅腫疼痛,伴發熱、惡風,屬「風熱乳蛾」(急性扁桃體炎)。
- 肺胃熱盛:過食辛辣炙煿,熱毒蘊積脾胃,上攻咽喉,致喉核赤腫甚則化膿,表面見黃白腐物,稱「爛乳蛾」。
- 虛火上炎:久病陰虛,肺腎陰虧,虛火循經上灼喉核,表現為喉核微紅、乾澀不適,反覆發作,屬「虛火乳蛾」(慢性扁桃體炎)。
治療與調理原則
中醫治喉核病證,首重辨證分型:
- 實證:清熱解毒為主,如用「銀翹散」疏風清熱,「普濟消毒飲」瀉火解毒。
- 虛證:滋陰降火為要,如「知柏地黃丸」滋腎清熱,「養陰清肺湯」潤肺利咽。
外治法可配合「吹喉散」局部清熱消腫,或針刺少商、商陽等穴泄熱。
喉核與整體觀
中醫強調喉核病變與臟腑失衡相關,非孤立之症。如長期喉核腫大(「石蛾」)多因正氣不足,痰瘀凝滯,需調理脾肺、活血散結。此體現中醫「司外揣內」之診治理念,將局部病變納入整體辨證範疇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