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喉疳瘡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喉疳瘡,又稱喉疳、喉瘡,是指咽喉口舌生瘡,顏色可呈黃白或紫紅,非常腫痛,且嚴重影響飲食和吞嚥的疾病。

根據《咽喉經驗祕傳》的記載:「肺脾受熱毒,... 或者是肺胃受熱,還有可能是受酷熱炎暑爐火的毒素,都可能引起這種症狀。」

喉疳瘡的主要發病原因與肺脾受熱毒有關。肺主清肅,脾主運化,當肺脾功能失調時,會導致體內熱毒積聚,進而引起喉疳瘡。此外,外感風熱和燥熱邪氣也會入侵肺脾,導致喉疳瘡的發生。

喉疳瘡的臨床症狀主要包括咽喉腫痛、口舌生瘡、吞嚥困難、食慾不振和大便祕結等。

治療喉疳瘡主要以清熱解毒、消腫止痛為主。常用的方劑包括五味消毒飲、清咽利膈湯和牛黃清肺丸等。

此外,還可以使用外用藥物,例如紫金錠和冰硼散等,以緩解咽喉腫痛。

預防喉疳瘡主要包括以下幾點:

  1. 注意飲食衛生,避免食用辛辣和刺激性食物。
  2. 保持口腔清潔,勤於漱口。
  3. 加強體育鍛煉,增強體質。
  4. 避免接觸風寒和燥熱邪氣。
  5. 如果有咽喉不適,應及早就醫,以免延誤病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