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喉疳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名詞介紹
喉疳,病名。
- 系指疳生於咽喉的病證。類今之奮森氏咽峽炎、咽部梅毒等。本病原因頗多:首先外受風熱,熱灼肺陰,咽喉失養可致本病。治宜滋陰降火,用知柏地黃湯加減。其次胃經蘊熱或過食膏粱厚味,火熱上攻咽喉也可致本病。治宜清熱解毒,用黃連解毒湯加減。再其次楊梅結毒未盡,潛伏血脈之中,其毒結咽喉也致本病,治宜解毒去腐,用五寶散加減。
- 系指雙蛾症。《洞天奧旨》卷十二:「喉疳之瘡,即雙蛾之症也。」參見喉蛾條。
【病名】喉疳
【別名】喉瘡、喉蛾
【英文名】Aphthous stomatitis
【概述】喉疳,病名。系指疳生於咽喉的病證。類今之奮森氏咽峽炎、咽部梅毒等。本病原因頗多:首先外受風熱,熱灼肺陰,咽喉失養可致本病。治宜滋陰降火,用知柏地黃湯加減。其次胃經蘊熱或過食膏粱厚味,火熱上攻咽喉也可致本病。治宜清熱解毒,用黃連解毒湯加減。再其次楊梅結毒未盡,潛伏血脈之中,其毒結咽喉也致本病,治宜解毒去腐,用五寶散加減。
【病因病機】本病原因頗多:首先外受風熱,熱灼肺陰,咽喉失養可致本病。治宜滋陰降火,用知柏地黃湯加減。其次胃經蘊熱或過食膏粱厚味,火熱上攻咽喉也可致本病。治宜清熱解毒,用黃連解毒湯加減。再其次楊梅結毒未盡,潛伏血脈之中,其毒結咽喉也致本病,治宜解毒去腐,用五寶散加減。
【臨床表現】本病多見於小兒,以春夏為多見。初起咽喉腫痛,咽部充血,有黃白色黏稠分泌物,不易咳出,吞咽困難,聲音嘶啞,食欲不振,口臭,舌紅,苔黃,脈數。
【診斷治療】本病的診斷主要根據臨床表現。治療宜清熱解毒,滋陰降火。可選用知柏地黃湯加減。
【預後】本病預後一般良好。
【文獻摘要】《諸病源候論》:「喉疳者,咽喉生瘡也,其瘡如疳瘡,故名喉疳。其因有二:一者,外受風熱,熱灼肺陰,咽喉失養,故生瘡也;二者,胃經蘊熱,或過食膏粱厚味,火熱上攻咽喉,故生瘡也。其治宜清熱解毒,滋陰降火。」
【古籍摘要】《洞天奧旨》卷十二:「喉疳之瘡,即雙蛾之症也。」
【參考文獻】
- 王綿之等著,《中醫學常用病證診療手冊》,人民衛生出版社,2005年版。
- 王綿之等著,《中醫學診斷學》,人民衛生出版社,2005年版。
- 王綿之等著,《中醫學治療學》,人民衛生出版社,2005年版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