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喉球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
名詞介紹


喉球

喉球為中醫病名,指咽喉內生肉球,致疼痛妨礙飲食之證,亦稱「口中肉球」。此證首載於《焦氏喉科枕秘》,其病因與外感六淫、內傷七情密切相關。外感風、寒、暑、濕、燥、火六氣,或情志失調,如憂思鬱怒,皆可導致氣血失和,痰瘀凝滯,結聚咽喉,形成肉球。

病因病機
中醫認為,咽喉為肺胃之門戶,經絡交會之處。若肺胃積熱,或肝氣鬱結,久而化火,上灼咽喉,則氣血壅滯,形成腫物。此外,脾虛濕盛,痰濕內生,上泛咽喉,亦可結為肉球。

臨床表現
患者常見咽喉異物感,如球塞喉間,吞嚥時疼痛,甚則妨礙飲食。肉球色多淡紅或紫暗,表面光滑或凹凸不平,觸之疼痛。伴隨症狀或見口乾、煩躁、胸悶等。

治法
《焦氏喉科枕秘》主張以「益氣疏風湯」調治,此方兼具益氣扶正與疏風散邪之效,適於正虛外感者。另載單方:真麝香六克,分二次以水送服。麝香辛溫走竄,能開竅通絡、散結止痛,對氣滯血瘀型喉球有一定療效。

辨證論治

  1. 肺胃熱盛型:肉球紅腫,疼痛明顯,伴口渴、便秘。治宜清熱解毒,方用黃連解毒湯加減。
  2. 肝鬱化火型:咽喉梗痛,情志不舒時加重,舌紅苔黃。治宜疏肝瀉火,方用柴胡清肝湯。
  3. 痰瘀互結型:肉球色暗,纏綿難消,舌紫暗或有瘀斑。治宜化痰逐瘀,方用會厭逐瘀湯合二陳湯。

外治法
可配合針刺少商、合谷等穴以瀉熱通絡,或於局部吹敷冰硼散、錫類散等清熱解毒之劑。

喉球之治,當審因辨證,內外兼施,以達氣血調和、痰消瘀散之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