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喉蛾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
名詞介紹


喉蛾

喉蛾,又稱乳蛾,為中醫喉科常見病證之一,指咽喉兩側腫脹突起,狀如蠶蛾,因而得名。其病發急驟,症見喉嚨突發腫脹疼痛,甚則阻塞咽喉,妨礙飲食吞嚥,嚴重者可能伴隨發熱、頭痛等全身症狀。

病因病機

中醫認為,喉蛾多因外感風熱邪毒肺胃積熱上攻咽喉所致。其病機主要與以下因素相關:

  1. 風熱外襲:外感風熱之邪,循經上犯咽喉,與氣血搏結,導致局部紅腫熱痛。
  2. 肺胃熱盛:平素嗜食辛辣厚味,肺胃蘊熱,熱毒上壅,燻灼咽喉,發為腫痛。
  3. 陰虛火旺:素體陰虛,虛火上炎,灼傷咽喉,亦可導致喉蛾反覆發作。

臨床表現

喉蛾可分為急性慢性兩類:

  • 急性喉蛾:多屬實熱證,症見咽喉紅腫劇痛,蛾體表面或有黃白色膿點,伴發熱、口渴、便秘、舌紅苔黃等。
  • 慢性喉蛾:多屬虛火或氣陰兩虛,症見咽喉微腫不適,反覆發作,口乾咽燥,舌紅少苔,脈細數。

辨證分型

  1. 風熱侵襲證:喉蛾初起,紅腫疼痛,伴惡風發熱,舌紅苔薄黃,脈浮數。
  2. 肺胃熱盛證:咽喉腫痛劇烈,蛾體充血膿腐,高熱煩渴,便秘尿赤,舌紅苔黃膩,脈洪數。
  3. 陰虛火旺證:喉蛾日久不癒,乾痛不適,午後加重,舌紅少津,脈細數。

治療原則

中醫治療喉蛾,以清熱解毒、利咽消腫為主,並根據證型配伍相應治法:

  • 風熱侵襲:疏風清熱,方如銀翹散加減。
  • 肺胃熱盛:瀉火解毒,方如清咽利膈湯涼膈散
  • 陰虛火旺:滋陰降火,方如知柏地黃丸養陰清肺湯

此外,外治法如吹喉散(如冰硼散)、針刺少商、商陽放血等,亦可緩解局部症狀。

喉蛾一病,雖多屬外感熱證,然久病不癒或反覆發作者,需審證求因,調理根本,以免遷延難癒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