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喉白喉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名詞介紹
喉白喉
喉白喉為中醫病證名,指白喉之假膜侵及喉部、氣管及支氣管,多由咽白喉邪毒下陷所致。此證屬中醫「喉風」、「喉痹」範疇,因痰熱壅肺、疫毒內蘊,阻遏氣道而成,病情兇險,須及時辨治。
病因病機
本病多因外感時行疫毒,內蘊肺胃,化火生痰,痰熱互結,上攻咽喉。肺主氣司呼吸,喉為肺之門戶,痰熱壅滯喉間,則氣道受阻,甚則閉塞不通,故見呼吸困難、聲嘶等喉梗阻之症。若熱毒熾盛,耗傷氣陰,可致正虛邪陷,危候叢生。
臨床表現
初起聲音嘶啞,咳聲如犬吠,甚則失音;繼而痰鳴氣促,呼吸困難,煩躁不安;重者面色青紫,出現「三凹徵」(鎖骨上窩、肋間、劍突下凹陷),甚則神昏窒息。多伴發熱,舌紅苔黃膩,脈滑數。
辨證論治
-
痰熱阻肺證
- 主症:喉間痰鳴,呼吸急促,聲嘶咳嗆,發熱煩躁。
- 治法:宣肺豁痰,清熱解毒。
- 方藥:麻杏石甘湯加減,酌加土牛膝根、金銀花、連翹等以清解疫毒;痰多者加浙貝母、瓜蔞皮以化痰開結。
-
痰毒閉喉證
- 主症:呼吸極度困難,面唇紫紺,喉中痰聲漉漉,甚則神昏。
- 治法:逐痰通閉,瀉火解毒。
- 方藥:急投雄黃解毒丸(雄黃、鬱金、巴豆霜),研末灌服以開閉逐痰;外用冰硼散吹喉,助消腫止痛。
外治與急救
若痰壅氣閉,藥力不及,可配合針刺少商、商陽穴出血以泄熱通竅;必要時以現代醫學氣管切開術緩解窒息。然中醫強調「治未病」,早期發現咽白喉時即當清解透邪,防其下傳喉關。
預後與調護
本病預後與邪毒深淺、正氣強弱相關。若救治得當,痰熱漸化,氣道得通,可轉危為安;若延誤時機,恐陰竭陽脫,致陰陽離決。傳統中醫亦重視瘥後調養,以沙參麥冬湯益肺陰,清餘熱。
古籍參考
《重樓玉鑰》論白喉:「喉間起白如腐,勢甚險惡,此屬疫癘之毒。」《瘍醫大全》亦載:「痰壅氣閉,急宜宣導,遲則不救。」可見古人早識其危,強調解毒化痰為要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