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侯周臣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名詞介紹
侯周臣
侯周臣,字昆璧,明代著名醫家。原籍嘉定(今上海市),後遷居長洲(今江蘇蘇州)。自幼篤志儒學,博覽群書,後因研讀《靈樞》、《素問》等中醫經典,深感《內經》與《周易》相通,蘊含天人相應之理,遂棄科舉之途,專心鑽研醫道。其學術思想深受《內經》影響,主張醫易同源,強調陰陽五行、臟腑經絡之理論在臨床中的核心地位。
侯氏懸壺於長洲,醫術精湛,診治多效,尤擅活用經方,辨證精準。其用藥注重調和氣血,扶正祛邪,常以簡潔方劑收顯著療效,故求診者眾。此外,他醫德高尚,不計財利,常以所得濟助貧病,深受鄉里敬重。崇禎六年(1633年),巡撫祁彪佳親訪其門,並舉薦表彰其德行,足見其聲譽之隆。
侯周臣晚年仍致力醫道,享壽七十九歲。其子侯秉忠、孫侯欽皆承家學,繼以醫名,形成醫學世家。侯氏一脈之學,融合儒醫之理,重視經典理論與臨床實踐結合,對後世中醫發展具有一定影響。
學術特色
- 醫易結合:侯氏認為《內經》與《周易》理論互為表裡,臨床注重陰陽消長、五行生剋之動態平衡,善用象數思維解析病機。
- 重視氣血調和:其治法多從氣血入手,強調「氣為血之帥」,擅長以補氣活血、疏肝理氣等法調治內傷雜病。
- 經方活用:推崇張仲景學說,臨證化裁經方,如靈活運用《傷寒論》方劑治療外感與內傷證候,體現「辨證論治」精髓。
侯周臣之生平與醫術,不僅反映明代儒醫文化之興盛,亦展現中醫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的傳統,為後世留下寶貴醫學遺產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