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於醫家<洪遵>的簡介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
名詞介紹


洪遵(1120-1174年),字景嚴,南宋著名醫家、學者,鄱陽(今江西波陽)人。其生平跨越醫學、文學與錢幣學等多領域,尤以醫學貢獻為後世所重。

醫學成就與《洪氏集驗方》

洪遵於幹道六年(1170年)編撰《洪氏集驗方》六卷,收錄臨床驗方,內容涵蓋內、外、婦、兒諸科,反映南宋時期江淮地區的醫療經驗。該書注重實用性,方劑多取材於民間效方與官修醫書,如《太平惠民和劑局方》,並結合個人見解加以整理。書中強調「辨證施治」原則,體現中醫「同病異治、異病同治」的靈活思維,部分方劑至今仍見於後世醫籍。

學術背景與影響

洪遵出身仕宦,曾任翰林學士、吏部尚書,其醫學研究兼具文人儒醫特色。宋代儒醫風氣盛行,士人常涉獵醫理,洪遵亦屬此傳統,將儒學考據方法融入醫方整理。《洪氏集驗方》流傳廣泛,不僅為醫家所重,亦促進南宋方書編纂風潮,對金元醫家的臨床實踐有所啟發。

其他著作與跨領域貢獻

除醫學外,洪遵所著《泉誌》為中國現存最早系統性錢幣學專著,考證歷代貨幣形制與沿革,展現其深厚的考據功力。此書與醫學著作並行,反映其博學多通的學術視野。

中醫理論關聯

洪遵的方劑學思想,可追溯至《傷寒論》「隨證治之」傳統,重視方藥與病機的契合。例如書中針對「脾胃虛弱」之證,主張甘溫補中,符合李東垣「內傷脾胃,百病由生」之說;而對外感熱病,則沿用清熱解毒法,與後世溫病學派部分理論相通。其著作雖以方劑為主,然隱含「天人相應」「五行生剋」等中醫基礎理論框架。

洪遵之生平與著述,彰顯南宋醫家融合實證與理論的特色,為中醫方劑學發展的重要環節。其跨領域成就,亦為中國傳統學術「醫文互通」的典型例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