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於醫家<洪玥>的簡介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
名詞介紹


洪玥

洪玥,明代著名醫家,歙縣(今屬安徽)人。幼年孤貧,然勤奮好學,博覽群書,初習儒學,後因母親體弱多病,遂棄儒從醫,專攻岐黃之術,尤擅外科。其醫術精湛,臨證經驗豐富,於外科領域造詣尤深,撰有《外科秘要》一書,惜已亡佚,未能流傳後世。

學術背景與醫術特色

洪玥生活於明代,當時中醫外科學已漸趨成熟,理論與實踐並重。其醫術承襲前人經驗,並結合自身臨床心得,對瘡瘍、癰疽、金瘡等外科疾患的診治頗有獨到之處。明代外科醫家多重視辨證施治,洪玥亦不例外,其治療強調內外兼治,既注重局部病灶的處理,亦重視整體氣血的調和,體現中醫「標本兼治」的思想。

《外科秘要》與外科貢獻

《外科秘要》為洪玥畢生臨床經驗之總結,內容應涵蓋外科常見病證的辨證要點、方藥配伍及外治手法。雖原書已佚,但據明代外科醫籍推測,其可能收錄瘡瘍的辨證分型(如陰證、陽證)、刀針手法、膏丹丸散的製備與應用等。明代外科學重視「消、托、補」三法的運用,洪玥或於書中詳述此類治則,並結合個人心得加以發揮。

洪玥於中醫外科之地位

明代外科醫家輩出,如陳實功《外科正宗》、汪機《外科理例》等,皆為後世所重。洪玥雖著作失傳,然其生平事蹟反映當時儒醫轉習專科的風氣,亦彰顯中醫外科於明代的發展脈絡。其棄儒從醫的經歷,更體現傳統醫者「孝親濟世」的儒醫精神,為後世所敬仰。

洪玥之醫學成就,雖因文獻散佚而難窺全貌,然其於中醫外科領域的貢獻,仍可透過明代醫學發展的軌跡略見一斑,堪稱當時外科醫家之佼佼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