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紅痿舌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
名詞介紹


紅痿舌
紅痿舌為中醫舌診之重要病狀,指舌體痿軟無力,難以伸縮或轉動,多因心氣耗傷、氣血失調或熱邪內擾所致。其病機與五臟相關,尤以心、脾、腎為要,蓋「舌為心之苗」又「脾脈連舌本,散舌下」,而腎經亦繫於舌根,故臟腑虛實皆可反映於舌。

病因病機與舌色辨證

  1. 淡紅而痿

    • 病機:氣血兩虛,心脾失養。
    • 表現:舌色淡紅質嫩,痿軟不靈,伴面色蒼白、氣短心悸。多見於久病體弱或慢性失血者,屬「虛痿」範疇。
  2. 深紅而痿

    • 病機:氣分熱盛,灼傷津液,筋脈失濡。
    • 表現:舌色深紅而乾,痿軟難伸,兼見高熱煩渴、脈洪大。此為陽明經熱或溫病氣分證候,熱邪壅滯,耗氣傷津所致。
  3. 紫紅而痿

    • 病機:臟腑熱極,血瘀絡阻。
    • 表現:舌紫紅晦暗,或有瘀斑,痿軟僵硬。多因熱毒內陷營血,或痰瘀互結,常見於熱閉心包、肝風內動等急重證。
  4. 絳紅而痿

    • 病機:陰液枯涸,虛火燔灼。
    • 表現:舌絳紅乾瘦,痿廢不用,表面無苔或龜裂。多屬溫病後期真陰耗竭,或內傷久病腎陰虧極,虛陽浮越之危候。

理論延伸

  • 與「痿證」關聯:中醫有「治痿獨取陽明」之說,紅痿舌若見於熱病,常與陽明胃熱相關;若屬虛證,則責之脾腎精血虧虛,與肢體痿軟病機相通。
  • 舌態與神識:舌痿兼見神昏譫語者,多為熱入心包;若神清而舌痿,則偏重氣血津液之傷。
  • 古籍考據:《辨舌指南》提及:「舌痿不論淡深,總屬陰傷之兆」,強調紅痿舌本質為陰液不榮舌體,需分虛實論治。

此舌象臨床須結合脈證互參,方能精準辨識病位與病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