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紅如柿色舌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名詞介紹
紅如柿色舌
紅如柿色舌為中醫舌診之重要病狀名,指全舌色澤紅艷如成熟柿果,舌面光潔無苔,質地或乾或潤。此舌象多因體內熱邪熾盛,耗傷陰液,或陰虛內熱,虛火上炎所致,屬中醫「熱證」與「陰虛證」之典型表現。
病因病機
- 熱極傷陰:外感溫熱病邪或內傷積熱,熱勢亢盛,燔灼津液,致使舌體失於濡潤,呈現紅艷無苔之象。此類患者多伴高熱、煩渴、脈洪數等實熱症狀。
- 陰虛火旺:久病體虛、房勞過度或思慮傷陰,導致肝腎陰虧,虛火內生,上炎於舌。此類患者常見潮熱盜汗、五心煩熱、脈細數等虛熱之徵。
辨證分型
- 實熱證:舌色深紅如柿,舌面乾燥,甚有裂紋,兼見壯熱、口渴喜冷飲、小便短赤、大便乾結等。治宜清熱瀉火、生津養陰,方用白虎湯、黃連解毒湯加減。
- 虛熱證:舌色鮮紅而少津,舌體偏薄,伴顴紅、咽乾、失眠多夢等。治宜滋陰降火,方選知柏地黃丸、大補陰丸等。
舌象特徵與臨床意義
紅如柿色舌之關鍵在於「無苔」,此為陰液虧損、胃氣不復之徵。若兼見舌面裂紋,提示陰傷程度較深;若舌質乾枯無津,則為熱邪進一步耗傷真陰之危候。此舌象常見於現代醫學之感染性疾病後期、結核病、更年期綜合徵及慢性消耗性疾病等。
治法與用藥思路
中醫治療以「存陰」為要,實熱者清熱與養陰並舉,虛熱者滋陰與降火同施。用藥需避辛溫燥烈之品,如附子、肉桂等,以免助火傷陰。常用藥物如生地黃、玄參、麥冬、石斛等甘寒養陰之品,配合黃連、知母等清熱降火。
紅如柿色舌為陰虛熱盛之標誌,臨床需結合四診,細辨虛實,方能準確施治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