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紅鉛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
名詞介紹


紅鉛

紅鉛,為中醫生理學名詞,指女子月經初潮之經血。此名首見於明代醫家萬全所著《廣嗣紀要》,其載:「月事初下,謂之紅鉛。」古代醫家認為,女子初潮之血乃先天精氣所化,蘊含生發之機,故在特定理論體系中被賦予特殊意義。

在中醫理論中,月經的形成與「天癸」密切相關。《黃帝內經·素問》提及:「女子二七而天癸至,任脈通,太衝脈盛,月事以時下。」天癸為腎中精氣所化,主司生殖機能,而紅鉛即為天癸初至的外在表現。古人視其為「陰血之始」,與男子「精室之精」相對,同屬生命本源之物。

部分醫籍曾論及紅鉛的藥用價值,如《本草綱目》引述前人之說,謂其可「補益真元」,然此類記載多基於古代方士之說,後世醫家已少用。紅鉛的提出,主要反映中醫對女性生理階段變化的觀察,強調初潮作為生長發育關鍵節點的意義。

從經絡臟腑角度而言,紅鉛的產生與衝任二脈、肝腎二臟功能相關。肝主藏血,腎主生殖,衝為血海,任主胞胎,諸者協調,方能使月經如期而至。故紅鉛的出現,亦標誌著女子生殖系統初步成熟,體內氣血運行進入新階段。

需說明的是,紅鉛之論源自古代醫學語境,現代中醫臨床雖承襲其生理概念,然具體應用已不復見,今多以「月經初潮」表述此生理現象。此名詞的考據,更多體現中醫傳統理論對生命過程的細緻劃分與哲學思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