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紅嫩無津舌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
名詞介紹


紅嫩無津舌

紅嫩無津舌為中醫舌診中的一種特殊舌象,其特徵為全舌色澤鮮紅,質地柔嫩如新生之舌,表面卻缺乏津液潤澤。此舌象多反映體內陰液虧虛,津液不足之病理狀態,屬陰虛證候的典型表現之一。

病因病機

中醫認為,陰液具有滋潤、濡養之功,若因久病耗傷、熱病後期陰津未復,或情志過極化火傷陰,皆可導致陰虛內熱,津液不布。舌為心之苗,又為脾之外候,陰虛火旺則舌色鮮紅;津液虧耗,無以上承,故舌面乾燥無津。其質地柔嫩,則提示陰血不足,舌體失養。

辨證分型與治法

  1. 單純陰虛證
    舌色鮮紅柔嫩,無苔或少苔,舌面乾燥無光。多伴見五心煩熱、盜汗、咽乾口燥、脈細數等。治宜甘寒滋陰,方如六味地黃丸沙參麥冬湯加減,以養陰生津。
  2. 氣陰兩虛證
    舌色淡紅而嫩,津液不足,或兼有裂紋。常見於久病體弱或過度勞累者,伴氣短乏力、自汗、口渴等。治宜益氣養陰,方用生脈散增液湯,補氣與滋陰並行。
  3. 陰虛火旺證
    舌紅嫩無津,舌面乾燥甚或出現芒刺,伴見潮熱顴紅、失眠多夢、小便短赤等虛火內擾之象。治宜滋陰瀉火,方選知柏地黃丸黃連阿膠湯,以清虛熱、存真陰。

相關理論延伸

此舌象與「鏡面舌」有相似之處,然鏡面舌多屬胃陰枯竭或氣陰耗傷至極,舌面光滑如鏡,全無苔質;而紅嫩無津舌仍保留舌體柔嫩特徵,病機以陰虛為主,未至氣陰敗絕之候。此外,若見舌紅絳無津,則可能涉及營分熱盛或陰虛深重,需結合全身證候進一步辨析。

紅嫩無津舌的辨證,需緊扣「陰虛—津虧—內熱」之核心,並根據舌色深淺、伴隨症狀差異,靈活調整養陰、益氣、降火等治法,體現中醫「同病異治」之精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