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紅點紫舌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
名詞介紹


紅點紫舌

紅點紫舌為中醫喉科病證之一,首載於《喉科秘旨》卷下,其特徵為舌體呈現紫色,並布滿紅點,或伴隨口腔黏膜潰爛、疼痛,甚則周身出現赤斑。此症多因心脾二經熱毒熾盛,燔灼營血,上攻於舌所致。

病因病機

  1. 心脾積熱:心主血脈,開竅於舌;脾主運化,其華在唇。若情志化火、飲食辛辣厚味,或外感熱邪內傳,導致心脾兩經熱極,火毒上炎,燻灼舌絡,則舌現紫赤,紅點叢生。
  2. 血熱瘀滯:熱毒深入血分,耗傷陰液,血行不暢,瘀阻舌絡,故舌色紫暗;熱迫血妄行,則見紅點或赤斑。

臨床表現

  • 舌象:舌質紫紅,表面散布鮮紅或深紅斑點,嚴重者舌面潰爛。
  • 全身症狀:或伴煩躁口渴、身熱夜甚、小便短赤,甚則皮膚出現赤色斑疹。
  • 脈象:多見數脈或弦數脈,提示內熱熾盛。

治法與方藥

  1. 清心涼血,解毒瀉熱

    • 主方:犀角地黃湯(水牛角代犀角、生地黃、赤芍、牡丹皮)加減,以清解血分熱毒。若熱毒熾盛,可加黃連、連翹、玄參以增強瀉火解毒之力。
    • 加減:若兼見咽喉腫痛,可佐以板藍根、山豆根;若瘀象明顯,舌紫暗甚者,酌加丹參、紫草以涼血化瘀。
  2. 清瀉心火

    • 若證屬心火獨亢,舌尖紅赤尤甚,伴口舌生瘡、小便灼痛,宜選導赤散(生地黃、木通、竹葉、甘草梢)加減,佐以黃連、梔子直折心火。

古籍佐證

《趙氏治喉指掌》指出:「紅點紫舌,因心脾二經熱極所致。滿口紅點紫色作爛而痛,或身有赤斑。」強調此症與血分熱毒密切相關,治法當以清熱涼血為要。

此症需與他證鑑別,如「紫舌」屬寒凝血瘀者,舌質多淡紫而潤,伴畏寒肢冷,與紅點紫舌之熱象迥異。臨床辨證時,須詳察舌色、脈症,以明病性之寒熱虛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