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補氣固表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名詞介紹
補氣固表
補氣固表為中醫治療學術語,屬補法範疇,指運用補益氣血的藥物,以強化衛氣、鞏固肌表防禦功能的治法。此治法主要針對「衛氣不固」之證,即人體表層防禦機能虛弱,導致外邪易侵、腠理疏泄的病理狀態。
理論基礎
衛氣為人體陽氣的一部分,源於脾胃運化的水穀精微,其功能在於溫養肌表、調節腠理開闔,並抵禦外邪。《靈樞·本臟》云:「衛氣和,則分肉解利,皮膚潤柔,腠理緻密矣。」若衛氣虛弱,則肌表失固,常見症狀包括:
- 自汗不止:稍動即汗出,尤其白天明顯(陽虛自汗)。
- 反覆感冒:因防禦力不足,易受風寒暑濕侵襲。
- 畏風怕冷:衛陽不足,不能溫煦肌膚。
常用藥物與方劑
補氣固表以「益氣實衛」為核心,臨床多選用甘溫補氣之品,兼顧健脾以助衛氣生化:
-
單味藥:
- 黃芪:為補氣固表要藥,既升陽舉陷,又固表止汗。
- 黨參、白朮:健脾益氣,助衛氣之源。
- 防風:雖為風藥,但配伍補氣藥可「散中寓固」,驅邪不傷正。
-
經典方劑:
- 玉屏風散(《丹溪心法》):黃芪、白朮、防風三藥相配,補散兼施,專治表虛自汗,猶如「屏風」護衛肌表。
- 補中益氣湯(《脾胃論》):若衛氣虛兼中氣下陷,可加升麻、柴胡升提陽氣。
辨證要點
補氣固表需與其他證型鑑別:
- 營衛不和(桂枝湯證):汗出惡風,但無明顯氣虛表現。
- 陰虛盜汗:夜間汗多,伴顴紅舌紅,需滋陰斂汗。
此治法體現中醫「治未病」思想,通過強化衛氣,預防外邪內侵,尤適於體質虛弱或病後調護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