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衡居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名詞介紹
衡居
衡居為中醫針灸學中的特定穴位組合,指委陽穴與殷門穴二穴。根據《素問·刺腰痛》記載:「衡居為二痏出血。」唐代王冰註解云:「橫居二穴,謂委陽、殷門,平視相當也。」意指當人體直立平視時,此二穴位於同一水平線上,故稱「衡居」。
穴位解析
-
委陽穴
- 歸經:屬足太陽膀胱經,為三焦之下合穴。
- 位置:位於膝膕橫紋外側端,股二頭肌腱內側緣,當委中穴外側一寸處。
- 功能:主調水道、利三焦,常用於治療小便不利、腹脹、腰脊強痛等症。
-
殷門穴
- 歸經:同屬足太陽膀胱經。
- 位置:在股後區,臀橫紋至膕橫紋連線的中點,當股二頭肌與半腱肌之間。
- 功能:疏通經絡、活血止痛,主治腰痛、下肢痿痹、坐骨神經痛等。
中醫理論與應用
衡居二穴的組合體現了中醫「經絡相應」與「上下配穴」的治療思想。委陽穴偏重調理氣化功能,殷門穴長於緩解局部經筋痺滯,二者同用可協同增效,尤其適用於腰痛症候。《素問》提及「出血」之法,反映古代刺絡放血療法的應用,通過瀉瘀通絡以緩解腰脊氣血壅滯。
臨床關聯
此二穴所在區域為足太陽膀胱經所過,該經脈「挾脊抵腰中」,故衡居的選穴原則亦符合「經脈所過,主治所及」的取穴邏輯。後世醫家延伸其用,結合針刺或艾灸,調理下焦濕熱、瘀血阻絡等證,展現中醫辨證施治的靈活性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