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橫生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
名詞介紹


橫生

橫生為中醫婦科病證名,首見於《千金要方》卷二,屬胎位異常之一。《張氏醫通》卷十具體描述:「兒未生先露手臂,謂之橫生。」意指胎兒娩出時非頭部或臀部先露,而是手臂或肩部先出,導致產程受阻。此證多因母體氣血失調、胎氣逆亂,或產前調攝不當所致。

從中醫病機而言,橫生與「氣血不暢」「胞宮氣機逆亂」密切相關。《婦人大全良方》指出,胎位異常多因「氣血虛弱,不能轉運其胎」,或「產婦驚恐氣結」,致使胎兒轉動不利。此外,《醫宗金鑑·婦科心法要訣》進一步闡述,若母體腎氣不足、衝任失養,亦可能影響胎兒正常轉位,形成橫產之勢。

歷代醫家對橫生之治療,強調「調氣血、正胎位」為要。如《景岳全書》提倡以針灸或藥物調理氣血,助胎轉正;《傅青主女科》則重視疏肝理氣,以解胞宮之滯滯。古代亦記載手法助產,如「穩婆手法轉胎」,然需嫻熟技術,以免傷及母嬰。

橫生之記載,反映中醫對產科難證的早期觀察與處置經驗,結合氣血理論與經絡學說,展現傳統醫學對胎產機制的獨特見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