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橫關翳內障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名詞介紹
橫關翳內障,又稱橫翳內障,屬中醫眼科五輪學說中「內障」範疇,首載於《秘傳眼科龍木論》。其病位在瞳神之內,因翳膜橫貫瞳神而命名,臨床特徵為視物昏朦如隔輕紗薄霧,或見眼前固定黑影遮蔽,多由肝腎虧虛、精血不能上榮目竅,或氣滯血瘀、痰濕內阻所致。
病因病機
- 肝腎陰虧:肝開竅於目,腎藏精生髓。若久病體虛、房勞過度,致肝腎陰精耗損,目失濡養,則神水混濁,翳障內生。
- 氣血瘀阻:情志鬱結、外傷撞擊,可使氣機不暢,血行遲滯,瘀血凝結於瞳神內而成橫翳。
- 痰濕上泛:脾失健運,水濕停聚為痰,痰濁隨經上泛,蒙蔽清竅,亦可發為此症。
證候特點
- 主症:瞳神內可見橫向條索狀混濁,色呈青白或灰黃,視力漸降,或伴目澀頭暈。
- 兼證:
- 肝腎陰虛者,多見腰膝酸軟、耳鳴健忘;
- 氣滯血瘀者,常伴眼脹脅痛、舌暗脈澀;
- 痰濕型則多形體肥胖、胸悶苔膩。
古籍論述
《審視瑤函》提及:「內障之病,皆因瞳神中色白如銀……虛實之辨,尤當細審。」橫關翳屬「陰弱不能配陽」之證,與圓翳內障(今稱白內障)同源而異形,其翳膜橫亙,猶如雲翳遮月,病機多本虛標實。
治療原則
以滋養肝腎、活血通絡、化痰散結為主,依證型選方:
- 肝腎虧虛:用杞菊地黃丸加減,佐以楮實子、菟絲子填精補髓;
- 氣血瘀滯:選血府逐瘀湯合通竅活血法,加密蒙花、谷精草明目退翳;
- 痰濕阻絡:予溫膽湯合三仁湯化裁,輔以海藻、昆布軟堅散結。
針灸療法
取睛明、承泣、肝俞、腎俞等穴,虛證用補法,實證施瀉法,配合耳穴壓籽(目1、目2)以調和氣血。
此症與西醫「晶狀體混濁」相關,然中醫更重整體辨證,強調「治翳先治本」,需結合全身症狀調理,非獨治目疾而已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