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橫格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名詞介紹
橫格
在中醫典籍中,「橫格」一詞用以描述一種特殊的脈象特徵,其形態猶如橫阻之木,硬而突顯,屬於異常脈象之一。此概念首見於《素問·大奇論》,文中指出:「脈至如橫格,是膽氣予不足也,禾熟而死。」意指當脈象呈現橫格之狀時,反映膽氣虛衰,預後不良,甚至可能於禾熟之時(喻指特定時節)病情加重。
中醫理論解析
- 脈象特徵
橫格脈的觸感堅硬而橫向突出,類似於橫置的木材,與正常的膽脈(本應柔和如弦)形成鮮明對比。此脈象多因膽氣不足,導致肝膽經氣失調,脈道失去柔韌之性,轉為僵硬。楊上善於《黃帝內經太素》中註解:「膽脈如弦,今如橫格之木,即是木之膽氣有損。」進一步強調此脈象與膽腑功能的關聯性。 - 膽氣不足的病機
中醫認為,膽屬少陽,主決斷,與肝相表裡,共司疏泄。膽氣不足時,肝失疏泄,氣機鬱滯,進而影響脈道運行,形成橫格脈。此脈象常見於情志不遂、長期憂鬱或肝膽濕熱內蘊之證,反映體內氣血運行受阻,陽氣不得宣通。 - 與五行學說的聯繫
膽屬木,橫格脈的出現象徵「木氣」受損。木性本應條達舒展,若呈現橫逆僵硬之態,則預示生發之機衰敗。此與《素問》所言「禾熟而死」相呼應,暗喻病情隨自然界木氣衰微(如秋季金克木)而惡化。
臨床意義
橫格脈作為一種危重脈象,多見於肝膽系統嚴重失調或久病正虛之證。其出現提示醫者需審視患者整體氣機狀態,尤其關注肝膽功能與氣血盛衰。歷代醫家亦將此脈與其他脈象(如弦急、沉澀)結合辨析,以判斷病勢深淺及臟腑虛實。
文獻補充
除《素問》外,後世醫家如王冰、張介賓等亦對橫格脈有所闡發,認為其不僅見於膽病,亦可能與脾胃氣滯或痰瘀阻絡相關,進一步擴展了此脈象的辨證範疇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