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胻骨傷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胻骨傷(又稱脛腓骨幹骨折)是指小腿的脛骨和腓骨幹骨折的總稱。脛骨和腓骨都是小腿前外側的長骨,起源於髂骨內下部,止於距骨的上端。脛骨是小腿的主要支撐骨,而腓骨則起到穩定小腿的作用。胻骨傷通常是由於跌打、碰撞等外力造成,並可分為單斷、雙斷、橫斷、斜斷等不同類型。

胻骨傷的症狀主要包括患肢局部的腫脹、疼痛,有時甚至會出現折骨穿破皮肉的情況,造成功能喪失。此外,還可能伴有異常活動和骨骼聲音。如果骨折無移位,可以使用小夾板固定骨折直到癒合,如果有移位則需在麻醉狀態下進行手法整復並用夾板固定,甚至可以配合跟骨持續牽引。對於開放性骨折,則應盡早進行完全清創手術,並儘快閉合傷口,然後進行複位固定。

在藥物治療方面,初期可口服復元活血湯以減輕腫痛,後期可使用正骨紫金丹。治療期間還應根據不同的骨折情況進行相應的功能鍛煉。

有關胻骨傷的古籍記載如下:

《醫宗金鑒》卷八十八:「胻骨傷,跌打損傷,指脛骨和腓骨幹骨折。其症狀包括腫脹、疼痛,折骨穿破皮肉,功能喪失,有時還伴有異常活動和骨骼聲音。治療宜使用復元活血湯減輕腫痛,後期可服用正骨紫金丹。治療期間還應根據不同的骨折情況進行相應的功能鍛煉。」

胻骨傷的預後通常良好,但如果治療不當或與其他損傷合併,則可能帶來嚴重後果,甚至危及生命。因此,患者應盡早就醫,以免延誤治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