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黑圓翳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
名詞介紹


黑圓翳

黑圓翳為中醫眼科病名,屬圓翳內障範疇,其特徵為患者自覺眼前出現黑色花影,翳障色澤如煙霧瀰漫,導致視物模糊甚或失明。此病名見載於《古今醫統》等典籍,多因肝膽經絡積熱,風火之邪上擾清竅而成。

病因病機

中醫認為,黑圓翳的發病與肝膽功能失調密切相關。肝開竅於目,主藏血,若情志鬱結、肝氣不舒,或過食辛辣厚味,致使肝膽火熾,熱鬱化風,風火上沖頭目,燔灼瞳神,則易形成黑翳遮睛。此外,腎陰虧虛、精血不足,亦可導致目失濡養,加重翳障生成。

臨床表現

患者初起或覺視物昏矇,眼前似有黑花飛舞,隨病情進展,翳障逐漸凝聚,色澤轉深如墨煙,遮蔽瞳神,嚴重時僅存光感。部分患者可能伴隨頭痛、眼脹、口苦咽乾等肝火上炎之證。

辨證分型

  1. 肝膽火熾型:症見眼痛目赤、煩躁易怒、舌紅苔黃,脈弦數。治宜清瀉肝膽,方用龍膽瀉肝湯加減。
  2. 陰虛風動型:症見眼乾澀、眩暈耳鳴、舌紅少苔,脈細數。治宜滋陰熄風,方用杞菊地黃丸合天麻鉤藤飲。
  3. 氣滯血瘀型:翳障久不消散,視力持續下降,舌暗或有瘀斑。治宜活血化瘀,方用血府逐瘀湯加減。

治療原則

中醫治療黑圓翳以「清熱瀉火、滋陰熄風、活血通絡」為主,依證型選方用藥。針灸常取睛明、攢竹、太衝等穴,以疏調肝膽經氣。外治法則可配合中藥熏洗或局部點眼,如用秦皮、黃連等清熱明目之品煎湯濾淨後溫敷。

古籍論述

《證治準繩·七竅門》提及:「黑翳如珠,乃腎水虧極,相火內焚所致。」強調腎陰不足與虛火上炎對本病之影響。而《銀海精微》則指出,此症「宜先刺絡洩熱,後投滋陰之劑」,反映古代醫家對內外治法並重的臨床思路。

黑圓翳的病程長短與治療難易,常與患者體質及調攝是否得當有關,故早期辨證施治為關鍵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