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黑翳如珠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名詞介紹
黑翳如珠
病證名,屬中醫眼科範疇,指風輪(即黑睛,相當於現代醫學之角膜)上生翳,其色黑而圓,大小高低不一,形似蟹睛之病症。此名首載於《銀海精微》,為古代醫家對特定眼疾形態之描述。
病因病機
本病多因肝腎虛熱,陰液虧耗,虛火上炎,復感風邪,風熱相搏,上攻於目,致使黑睛受損,形成翳障。若小兒罹患此症,多與實熱眼疳相關,乃脾胃積熱,肝火上衝所致。
臨床表現
患者可見黑睛表面出現黑色圓形翳障,或單發,或多發,狀如珍珠,甚則突起如蟹睛。常伴眼紅、畏光、流淚、視物模糊等症,嚴重者可影響視力。
辨證論治
-
虛熱挾風證
- 病機:肝腎陰虛,虛熱內生,兼感風邪。
- 治法:養陰清熱,祛風退翳。
- 方藥:選用通明補腎丸(《銀海精微》方),以熟地黃、山茱萸滋補肝腎;知母、黃柏清虛熱;防風、菊花祛風明目。
-
肝經實熱證
- 病機:肝火熾盛,上炎目竅。
- 治法:清肝瀉火,祛風退翳。
- 方藥:以羚羊角飲子加減,主用羚羊角(或以水牛角代)、黃芩、梔子清肝瀉火;柴胡、薄荷疏風散熱;赤芍、當歸活血退翳。
相關病證
- 蟹睛:黑睛翳障潰破,黃仁(虹膜)脫出,形如蟹眼,與黑翳如珠相似,然病勢更重。
- 疳疾上目:小兒疳積繼發眼疾,多因脾胃虛弱,肝熱上攻,可兼見黑睛生翳、夜盲等症。
古籍參考
《銀海精微》強調此症與肝腎關係密切,治療需分虛實。後世醫家如《審視瑤函》亦補充,黑翳如珠若久治不癒,可轉為「凝脂翳」或「黃液上衝」,提示病情演變之險。
此症之辨治,需結合全身症狀及局部望診,區分虛實,方能對證施藥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