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黑靨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名詞介紹
黑靨
病證名,見於《奇效良方》,又稱倒靨、黑瘡倒靨或陷伏,為痘瘡收靨階段之危重證候。其特徵為痘瘡本應結痂收斂,卻因外邪侵襲或內傷正氣,導致毒陷血瘀,痘色轉為青紫或黧黑,並伴隨身痛、四肢微厥等症。
病因病機
- 外感寒邪,腠理閉鬱:
痘瘡收靨時,衛氣本虛,復感風寒,寒性收引,致腠理閉塞,氣血運行受阻,痘毒不得外透,反陷於內,鬱而化黑。 - 熱毒壅盛,內外蒸迫:
出痘期間感受風熱或時行疫毒,心火亢盛與外熱相搏,毒火熾灼營血,致使痘色紫黑,甚者焦枯陷伏。 - 陽氣虛衰,無力托毒:
因脾胃虛弱,食少腹瀉,或久病耗傷,臟腑陽氣虧虛,正氣不支,痘毒無力外發,反陷伏於內,呈現黑靨之象。 - 穢濁沖觸,毒氣內陷:
環境穢濁之氣(如污穢、瘴氣)干擾氣機,或誤觸禁忌(如房事、穢物),導致痘毒逆亂,內攻為黑靨。
辨證要點
- 痘色變化:由紅活轉為紫暗或漆黑,乾枯無澤。
- 全身症狀:惡寒身痛、四肢厥冷,或兼見煩躁、氣促。
- 舌脈特徵:舌質暗紫,苔薄白或焦黑;脈沉細或緊澀。
治療原則
中醫強調審因論治,根據病機不同而施方:
- 寒邪閉表:宜溫散透邪,選用升麻葛根湯加桂枝、川芎,以解肌發汗,助痘外透。
- 熱毒壅盛:當清熱涼血解毒,方用犀角地黃湯合黃連解毒湯,瀉火存陰。
- 陽虛毒陷:需溫陽托毒,以參附湯或保元湯加減,益氣回陽,舉陷透邪。
- 穢濁觸犯:可配合焚香避穢或外用紫草油塗抹,並內服紫草飲以解毒化濁。
古籍參考
《痘疹心法》提及:「黑靨者,毒凝血死,急當溫裡解表,遲則氣絕。」《醫宗金鑑》亦載:「倒靨黑陷,非大補元氣、峻托其毒不可。」顯示此證需及時辨治,以免毒陷難救。
此證多見於痘疹(如天花、水痘)重症階段,屬中醫外科「逆證」範疇,臨床需結合四診,細察寒熱虛實,方能對證施藥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