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黑筋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
名詞介紹


黑筋

黑筋,又稱腎筋,為中醫推拿學中之特定穴位,屬小兒按摩常用六筋之一。其位置於腕部掌側橫紋處,正對小指側,為手少陰心經與手太陽小腸經交會之區域。

中醫理論基礎

黑筋之名,源於其對應臟腑與五行屬性。中醫認為,此筋屬重濁純陰,與膀胱相應,主司人體水液代謝與下焦氣化功能。腎為先天之本,主藏精、納氣,膀胱則為州都之官,主津液之貯藏與排泄。黑筋之氣機若受阻,易見下焦虛寒、水濕停滯之證。

臨床應用

  1. 主治症狀

    • 冷氣內生:因腎陽不足所致之畏寒、四肢不溫。
    • 小便不利:膀胱氣化失司,導致尿少、淋瀝不盡。
    • 神昏尪羸:陰寒內盛,氣血不榮,見精神萎靡、反應遲鈍。
    • 耳疾關聯:腎開竅於耳,黑筋不通時,或見耳鳴、聽力減退。
  2. 操作手法
    小兒推拿中,多以拇指指腹輕捏揉按黑筋,手法宜緩而深透,以激發腎氣、溫通經絡。古籍《小兒按摩經》提及:「黑筋滯則冷氣凝,捏之可化陰濁。」

經絡與臟腑聯繫

黑筋雖非傳統十四經穴,然其位置鄰近神門穴(心經原穴)與陽谷穴(小腸經經穴),故調理黑筋時,可間接影響心腎相交之機理。心屬火,腎屬水,水火既濟則陰陽平衡,反之則見上熱下寒之候。

延伸理論

部分醫家認為,黑筋之作用與命門火衰相關。命門為腎中真陽所寄,黑筋滯澀時,可配合溫補腎陽之推拿手法,如揉按丹田或擦湧泉穴,以助火歸原。此外,黑筋亦與三焦氣化相關,若水液代謝異常,按此筋可促進三焦水道通調。

綜上,黑筋為中醫外治法中調理腎膀胱系統之關鍵部位,其應用結合臟象學說與經絡理論,臨床多用於陰寒內停、氣化不利之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