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黑風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
名詞介紹


黑風

黑風為中醫眼科病名,屬五風內障之一,首見於元代《世醫得效方》卷十六,後世醫家如《醫宗金鑑·眼科心法要訣》進一步闡述其病機與證候。此證初發時與綠風內障相似,然其特徵為患者自覺眼前常見黑色花影飄動,日久則瞳神漸轉昏黑,視力嚴重受損,甚或失明。

病因病機

黑風內障多因肝腎陰虛,虛火上炎,或情志鬱結、氣滯血瘀,導致目絡壅塞,神水瘀滯而成。肝開竅於目,肝血不足或肝陽亢盛,皆可上擾清竅;腎主瞳神,腎精虧虛則目失所養,久而化生黑花。此外,痰濕上泛、風火攻目等亦可能誘發此疾。

臨床表現

  1. 視覺異常:初期自覺視物模糊,眼前時現黑色飄動影狀物,或如煙霧籠罩。
  2. 瞳神變色:隨病程進展,瞳神色澤由正常轉為淡黑,終至深黑,視力銳減。
  3. 兼症:或伴頭目脹痛、眼珠堅硬,或見胸脅悶脹、口苦咽乾等肝鬱化火之象。

辨證分型

  1. 肝腎陰虛型:眩暈耳鳴、腰膝酸軟,舌紅少苔,脈細數。
  2. 肝鬱火旺型:急躁易怒、面紅目赤,舌紅苔黃,脈弦數。
  3. 痰濕阻絡型:頭重如裹、胸悶泛惡,舌苔白膩,脈滑。

治療原則

以滋陰降火、疏肝解鬱、化痰通絡為主,依證型選方:

  • 肝腎陰虛者,可用杞菊地黃丸加減,滋養肝腎;
  • 肝鬱火旺者,宜丹梔逍遙散羚角鉤藤湯,清肝瀉火;
  • 痰濕為患,則以溫膽湯配合活血化瘀之品,如川芎、丹參。

古籍論述

《醫宗金鑑》指出:「黑風初發,狀類綠風,但見黑花,瞳神昏黑。」強調其與綠風內障的鑑別關鍵在於瞳神色變與黑花幻影。此病預後多屬不良,早期辨治尤為重要,遲則目絡枯澀,救治維艱。

(註:本文僅述中醫理論,具體診療須遵專業醫師指導。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