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補蛾痧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名詞介紹
補蛾痧
病證名,屬痧證之一,為中醫外感熱病範疇中的特殊證候。其特徵為咽喉劇痛,然局部無明顯腫脹,痛處遊走不定,並伴隨喘急、痰涎壅盛之症,呼吸時痰鳴聲如拉鋸。此證與喉蛾(乳蛾)及急喉風有相似之處,然可透過以下特點鑑別:
- 與喉蛾之別:喉蛾(即現代醫學所稱扁桃體炎)多見咽喉兩側腫脹化膿,而補蛾痧雖痛劇,卻無腫脹之象。
- 與喉風之辨:急喉風之痛固定一處,且多伴隨喉部緊縮窒息感;補蛾痧之痛則位置不定,或左或右,變動無常。
病因病機
此證多因外感痧毒穢濁之氣,或內傷痰熱,鬱阻肺胃經絡所致。痧毒上攻咽喉,阻滯氣機,故見喉痛喘急;痰熱壅盛,隨經絡流竄,故痛無定處。中醫理論中,痧證常與「痧筋」並見,即皮下隱現青紫或紅赤之絡脈,為痧毒外發之徵,亦為診斷要點之一。
治法
傳統治法以刮痧、刺絡放血為主,旨在疏通經絡、泄毒外出。若痰熱內盛,可輔以清熱化痰、解毒利咽之方藥,如涼膈散加減,或配合六神丸等成藥。痧證治療首重「透邪」,使痧毒從表而解,故初期忌過用寒涼遏邪。
文獻考據
清代《痧症全書》卷中詳載此證:「痰涎壅盛,喘急如鋸。痛苦喉蛾,但喉蛾內腫脹,痧只痛而無腫脹;形若急喉風,但喉風痛而不移,痧痛則無一定,且痧有痧筋可辨也。」此段明確區分補蛾痧與他證之異,並強調「痧筋」為辨證關鍵。
相關名詞
- 痧:泛指外感痧毒或穢濁之氣所致之急性病證,以全身脹悶、痧筋顯露為特徵。
- 痧氣:痧證之輕者,多因暑濕穢氣鬱閉肌表,症見頭暈胸痞、寒熱交作。
補蛾痧屬痧證中之急症,其辨證需結合局部症狀與全身痧象,方能與他證區別,體現中醫「同病異治」之精髓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