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頜下癰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名詞介紹
頜下癰,又稱癰疽、癰腫、癰瘡、癰毒,是指癰發於頜下及其兩側的病證。其發病急驟,局部紅腫疼痛,可伴有發熱、頭痛、口渴、煩躁等全身症狀。
頜下癰的病因主要有以下幾方面:
- 肺胃蘊熱:肺主皮毛,胃主肌肉,肺胃功能失調,可導致肺胃蘊熱,熱毒上蒸,壅於頜下而發為癰。
- 風熱外襲:風熱之邪侵襲人體,可導致肺胃蘊熱,進而形成癰。
- 痰毒邪火上沖:痰飲內停,化生痰毒,痰毒上沖,壅於頜下而發為癰。
頜下癰的臨床表現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:
- 局部症狀:頜下及兩側紅腫疼痛,可伴有發熱、頭痛、口渴、煩躁等全身症狀。
- 全身症狀:發熱、頭痛、口渴、煩躁等。
頜下癰的診斷主要根據患者的臨床表現,結合相關檢查,可以做出診斷。
頜下癰的治療以清熱解毒、消腫止痛為主。常用中藥有金銀花、連翹、蒲公英、板藍根、大黃、黃連、黃芩、赤芍、甘草等。外用可用如意金黃散、五味消毒散等。
頜下癰的預後一般良好,但如果治療不當,可導致癰腫破潰,形成瘺管,甚至危及生命。
以下是《醫宗金鑒·外科心法要訣》中關於頜下癰的論述:
【頜下癰】
頜下癰,發於頜下,兩側俱腫,疼痛不可忍,連口底及咽喉,妨礙飲食。
治法:瀉火解毒,消腫止痛。
方用:仙方活命飲加減。
或用如意金黃散外敷。
膿成時刺破排膿。
【按語】
頜下癰,多由肺胃蘊熱,復感風熱,痰毒邪火上沖所致。治宜瀉火解毒,消腫止痛。用仙方活命飲加減,可有效緩解症狀。外敷如意金黃散,可加速膿液排出,促進癰腫消退。膿成時刺破排膿,可避免癰腫破潰,形成瘺管。
【附方】
仙方活命飲
【組成】
金銀花、連翹、蒲公英、板藍根、大黃、黃連、黃芩、赤芍、甘草。
【用法】
水煎服,每日1劑。
【如意金黃散】
【組成】
金黃散、黃連、黃芩、赤芍、甘草。
【用法】
外敷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