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涸流之紀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名詞介紹
涸流之紀
涸流之紀為中醫運氣學說之術語,指水運不及之年。《素問·五常政大論》云:「涸流之紀,是謂反陽,藏令不舉,化氣乃昌。」此類年份以天干「辛」為標誌,如辛未、辛巳、辛卯、辛酉、辛亥、辛丑等年,皆屬水運不及之歲。
運氣特徵
水運不及,則腎臟所主之閉藏功能衰弱,稱為「藏令不舉」。水弱不能制火,火氣反盛,故曰「反陽」。此時天地之化氣(土氣)偏旺,土能克水,進一步抑制水運,致使水氣更虛,形成「化氣乃昌」之象。
氣候與物候表現
水主寒,水運不及則寒氣不足,氣候偏溫,冬季應寒不寒,甚或出現溫暖之象。水虛則土亢,濕土之氣盛行,易見濕濁瀰漫、雨水不調。物候方面,水不生木,草木生長雖因土旺而茂,然其根系不固,易凋萎;動物亦因腎氣不充,生殖力減弱。
對人體之影響
人體腎氣應之而虛,腎主封藏、主水、主骨生髓,其功能失司可致以下病機:
- 藏精不足:腎不藏精,則遺精滑泄、早衰、髮墮齒槁。
- 水不制火:虛陽浮越,見虛煩不寐、潮熱盜汗。
- 土濕乘水:濕邪困脾,流注下焦,則肢腫、泄瀉、小便不利。
- 髓海空虛:腎不生髓,腦轉耳鳴,腰膝痠軟,智力減退。
病證特點
此年易發與腎、膀胱相關之疾,如淋證、消渴、痿證等。濕土過盛,則脾胃病變多見,如脘痞、濕溫。治療當以「補腎瀉土」為大法,兼顧滋陰潛陽,方如六味地黃丸加減;若土濕壅滯,可佐以平胃散化濕運脾。
涸流之紀體現了五行生剋失衡之病理格局,為中醫運氣理論中「亢害承制」之具體例證,臨證需審歲氣、察病機,以調其偏勝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