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核桃痔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
名詞介紹


核桃痔

核桃痔為中醫外科病名,屬痔漏合病之一,其特徵為肛門外側生腫物,形似核桃,伴有孔竅流膿、腫痛難忍。此症記載於《外科大成》卷二:「肛外一邊,形如核桃,有孔腫痛流膿。」其成因多與濕熱下注、氣血瘀滯相關,或因久痔不癒,毒邪深陷,腐肉成漏,致痔漏相兼。

病因病機
中醫認為,核桃痔多因飲食不節、過食辛辣厚味,濕熱內生,下注肛腸;或久坐久立,氣血運行不暢,經絡阻滯,瘀血結聚而成。此外,正氣虛弱、勞倦過度,亦可使毒邪乘虛內襲,腐蝕血肉,形成漏管。

臨床表現
主症為肛周腫塊堅硬如核,色紅或暗紫,觸之疼痛,並見漏管外口,時有膿血或膿液滲出。患者常伴肛門墜脹、排便不暢,甚則發熱倦怠,舌紅苔黃膩,脈滑數,屬濕熱蘊結之象。

治療方法

  1. 外治法

    • 掛線療法:以藥線或絲線纏繞漏管,逐步切開,使氣血流通,腐去新生。
    • 手術切開:直接切開漏管,清除腐膿,配合祛腐生肌之藥外敷,如九一丹、生肌玉紅膏等。
  2. 內服藥

    • 蠟礬丸(《外科正宗》):以白礬、黃蠟為主,具收斂止血、解毒生肌之效,適用於漏口久不斂合者。
    • 濕熱證:可選萆薢滲濕湯止痛如神湯,清熱利濕、活血止痛。
    • 氣血虛弱:宜服托裏消毒散,補益氣血、托毒外出。

辨證要點
治療當分虛實:實證以清熱解毒、化瘀排膿為主;虛證則需扶正祛邪,兼顧健脾益氣。外治與內服並行,方能標本兼治。核桃痔之預後,與漏管深淺、正氣盛衰密切相關,早期治療尤為關鍵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