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和血熄風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
名詞介紹


和血熄風

定義與機理
「和血熄風」為中醫治療學術語,屬「熄風法」之一,主要針對陰血虧虛所致之肝風內動證候。中醫理論中,肝主藏血,陰血充盈則肝體柔和,筋脈得養;若陰血不足,肝失濡潤,虛風內動,則見肢體震顫、筋脈拘急等症。此治法強調滋養陰血以平息內風,達到「血和風自滅」之效。

臨床表現
陰血虧虛型肝風內動常見以下症狀:

  • 肢體症狀:手足震顫、肌肉瞤動(不自主抽動)、關節拘急不利、肢體麻木。
  • 頭面官竅:眩暈耳鳴、面白無華、爪甲枯槁不榮。
  • 舌脈特徵:舌質淡、苔薄白,脈細弱或弦細。
    此類證候多因久病耗血、產後失調,或先天稟賦不足,致陰血虧損,肝風妄動。

常用藥物與方劑

  1. 滋陰養血藥
    • 白芍:酸甘化陰,柔肝緩急,為治血虛筋急之要藥。
    • 生地黃天冬:滋腎陰以涵養肝木,充實陰血基礎。
    • 雞子黃(阿膠代之):血肉有情之品,滋陰養血熄風。
  2. 潛陽熄風藥
    • 龜板鱉甲:介類潛陽,滋陰同時鎮攝虛風。
    • 牡蠣石決明:重鎮降逆,平肝潛陽。
    • 鉤藤天麻:熄風止痙,兼輕清透達之性。

配伍要點

  • 標本兼顧:以白芍、生地等補血養陰治本,佐鉤藤、石決明等熄風治標。
  • 動靜結合:滋陰藥多靜滯,配伍天麻、鉤藤等動藥,防礙脾運。
  • 經典方劑參考:如《溫病條辨》大定風珠(白芍、生地、鱉甲、牡蠣等),專治陰虛風動之重證。

與其他熄風法區別

  • 清熱熄風:適用於熱極生風,見高熱抽搐,藥用羚羊角、石膏等。
  • 化痰熄風:針對痰熱動風,症見昏僕喉鳴,方如滌痰湯。
    「和血熄風」特異性在於以補虛為核心,非單純鎮降,體現中醫「治病求本」思想。

理論延伸
《內經》云:「諸風掉眩,皆屬於肝」,肝風之動有虛實之分。此治法呼應「乙癸同源」(肝腎陰血互生)理論,強調通過補益肝腎之陰,從根本平息風動,亦符合「治風先治血,血行風自滅」之原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