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晡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晡時(午後三至五時)是中醫學術語中指的申時。在《靈樞·病傳》中提到,冬季腎病較多發生在大晨(子時之後),而夏季肝病則多發生於早晡(巳時之後)。

《素問·髒氣法時論》中也提到,肝病患者,在平旦時精神較好,但到了晡時症狀會加重。

張景嶽在註解中解釋道,在晡時即申酉時,此時金氣盛行,所以肝病患者的症狀會加重。

晡時即是申時,即午後三至五時。此時太陽西沉,天色逐漸暗下來,人體陽氣開始收斂,陰氣開始生髮。晡時是肝經當令的時辰,肝主疏泄,主藏血,所以晡時是人體氣血運行最旺盛的時候。同時,晡時也是人體最容易疲勞的時候,因此需要注意休息。

晡時是人體氣血運行最旺盛的時候,所以適合進行體育鍛煉。但要注意不要過度運動,以免傷害到肝臟。晡時也是人體最容易疲勞的時候,所以需要注意休息。可以泡腳、喝牛奶、吃香蕉等,幫助身體放鬆、緩解疲勞。

晡時是人體陰氣開始生髮的時候,陽氣開始收斂。因此,此時需要注意保暖,避免受涼。可以多喝熱水、吃溫暖的食物,預防感冒。同時,晡時也是人體最容易疲勞的時候,所以還是要注意休息。可以泡腳、喝牛奶、吃香蕉等,幫助身體放鬆、緩解疲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