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和髎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髎穴是手少陽三焦經的穴位,出自《針灸甲乙經》。本穴名意指三焦經氣血在此吸熱後化為陽氣,陽氣循經上行。本穴位於頭側部,當鬢髮後緣,平耳廓根之前方,顳淺動脈的後緣。布有耳顳神經的分支,面神經顳支和顳淺動、靜脈。主治頭痛,耳鳴,牙關緊閉,頸頜腫痛等。斜刺0.3-0.5寸,避開動脈。艾條灸5-10分鐘。

髎穴,出《針灸甲乙經》。屬手少陽三焦經。手、足少陽,手太陽之會。在頭側部,當鬢髮後緣,平耳廓根之前方,顳淺動脈的後緣。布有耳顳神經的分支,面神經顳支和顳淺動、靜脈。主治頭痛,耳鳴,牙關緊閉,頸頜腫痛等。斜刺0.3-0.5寸,避開動脈。艾條灸5-10分鐘。

髎穴穴名釋義

髎穴,髎,穴位名。出《針灸甲乙經》。屬手少陽三焦經。手、足少陽,手太陽之會。在頭側部,當鬢髮後緣,平耳廓根之前方,顳淺動脈的後緣。布有耳顳神經的分支,面神經顳支和顳淺動、靜脈。主治頭痛,耳鳴,牙關緊閉,頸頜腫痛等。斜刺0.3-0.5寸,避開動脈。艾條灸5-10分鐘。

髎穴穴位定位

髎穴,在頭側部,當鬢髮後緣,平耳廓根之前方,顳淺動脈的後緣。

髎穴穴位解剖

髎穴位於頭側部,當鬢髮後緣,平耳廓根之前方,顳淺動脈的後緣。布有耳顳神經的分支,面神經顳支和顳淺動、靜脈。

髎穴主治疾病

髎穴主治頭痛,耳鳴,牙關緊閉,頸頜腫痛等。

髎穴針刺方法

髎穴斜刺0.3-0.5寸,避開動脈。艾條灸5-10分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