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和合四象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
名詞介紹


和合四象

和合四象為氣功內丹術之重要術語,源自道家修煉理論,亦與中醫養生之道密切相關。四象在此指人體之眼、耳、鼻、舌四官,分別對應肝、腎、肺、心四臟,透過調攝此四官,可達到精氣神內斂、陰陽調和之效。

四象與臟腑之關係

  1. 眼含光
    眼為肝之竅,肝主藏血,開竅於目。《黃帝內經》云:「肝受血而能視。」修煉時含眼光,即收斂目神,避免外馳,以養肝血、平肝陽。內丹術中,目為神光外顯之門戶,閉目內視可導引真氣歸元。
  2. 耳凝韻
    耳為腎之竅,腎主藏精,開竅於耳。《靈樞·脈度》指出:「腎氣通於耳。」凝耳韻即專注於內聽,屏除外緣聲響,使腎精內固。此法可助水火既濟(心腎相交),穩定心神。
  3. 鼻調息
    鼻為肺之竅,肺主氣司呼吸。《難經》言:「肺主鼻,鼻和則知香臭。」調鼻息即調節呼吸,使之綿長細勻,以助肺氣宣降。內丹修煉中,呼吸為「風火」之關鍵,透過調息可引動真氣運行。
  4. 舌緘氣
    舌為心之苗,心主血脈,開竅於舌。《素問·陰陽應象大論》稱:「心主舌。」緘舌氣指輕抵上顎(搭鵲橋),以接通任督二脈,促進津液分泌(金津玉液),滋養心陰。

和合之理法
「和合」意為調和統一,四象相合則五臟安和。修煉時需同時含光、凝韻、調息、緘氣,使神不外散、氣不妄動,進而達到「精滿不思淫、氣滿不思食、神滿不思睡」之境界。此理論與中醫「形神合一」思想相通,強調外在感官與內在臟腑的整體協調。

與經絡之關聯
四象所涉官竅,皆位於頭面部,為諸陽之會(手三陽、足三陽經均上行頭面)。透過調攝四象,可間接疏通經絡,尤其影響督脈(主陽氣)與任脈(主陰血),促成小周天循環。

此術不僅為內丹修煉之基,亦契合中醫「治未病」理念,透過日常調息攝神,以預防臟腑失衡。歷代醫家如孫思邈、李時珍等,皆於著作中融攝此類養生法門,足見其於傳統醫學中的地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