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和安郎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
名詞介紹


和安郎

和安郎為宋代醫官職稱之一,隸屬於翰林醫官院,官階為從七品,主要負責宮廷醫療事務,並參與醫政管理。宋代醫官制度嚴謹,翰林醫官院作為中央醫療機構,統轄諸醫官,職責涵蓋診療、製藥、教學及醫學典籍編纂。和安郎作為其中一員,需具備紮實的醫術與藥學知識,以應對皇室及官僚體系之醫療需求。

中醫背景與職能

  1. 醫術要求
    和安郎須精通內科(如傷寒、溫病)、外科(瘡瘍、金瘡)及婦兒科等領域,並熟悉脈診辨證論治。宋代重視《傷寒論》與《太平惠民和劑局方》之應用,故其用藥多依官方藥典,強調方劑配伍之精準。
  2. 藥學職責
    需監督藥材採辦、炮製與成藥調配,確保符合君臣佐使原則。宋代推行「熟藥所」,和安郎可能參與成藥標準化,如丸、散、膏、丹之製備。
  3. 醫政參與
    翰林醫官院兼管醫學教育(如「太醫局」),和安郎或涉醫學生考核,內容涵蓋《素問》《難經》等經典,並需通曉運氣學說五行生剋理論。

歷史脈絡

宋代醫官分九階,和安郎屬中層,其上為保安郎(正七品)、成全郎(正六品),其下為醫愈郎(從八品)。此制度反映宋代對醫學專業化之重視,並透過官階晉升鼓勵醫者精進術業。

中醫理論連結

和安郎之診療思想當以整體觀為核心,結合臟腑經絡學說,並注重「四診合參」。宋代醫家如錢乙(《小兒藥證直訣》作者)亦影響官醫體系,其「五臟辨證」法可能為和安郎臨床參考。

此職銜之設,體現宋代融合醫學實踐與官僚體制之特色,為研究中古時期醫政與中醫發展的重要線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