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於醫家<何孟春>的簡介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
名詞介紹


何孟春,字子元,號燕泉先生,明代郴州(今屬湖南)人,生卒年不詳。弘治六年(1493年)進士,歷任兵部尚書、太僕卿、吏部右侍郎等職,為官清廉,政績卓著。然其不僅以政事聞名,亦通曉醫理,精研方藥,為明代士大夫中兼涉醫道之代表。

何孟春於公務之餘,潛心醫藥,尤重方劑之蒐集與整理。嘗輯有《續群書抄方》一書,惜未見刊行,後世亦無傳本,僅見於史籍記載。此書當為繼承前人方書之餘緒,廣採眾方,或補前賢之未備,或錄民間驗方,反映其對醫藥實用之重視。

明代士人習醫風氣盛行,如何孟春等官僚兼涉醫道者,往往以儒醫自居,強調「醫為仁術」,融合儒家濟世思想與醫學實踐。其蒐集方書之舉,亦符合當時「博採眾方」之學術傾向,旨在保存與傳播醫藥知識,裨益民生。

中醫方劑學自《傷寒雜病論》奠定基礎後,歷代醫家皆重視方書編纂。何孟春所輯《續群書抄方》,雖未能流傳,然其內容或與明代其他方書如《普濟方》等相類,涵蓋內、外、婦、兒諸科,反映當時臨床經驗之積累。明代醫藥學發展特點之一,即為對前代醫方之整理與彙編,何氏之作亦屬此脈絡。

何孟春之醫學活動,亦體現明代「儒醫互動」之文化現象。士大夫習醫不僅為修身養性,更視為經世致用之延伸。其醫藥著述雖佚,然從其仕宦背景與學術傾向推測,其醫學思想當注重實用性與普及性,或融合儒、醫之理,強調醫道與治國相通之處。

綜觀何孟春之生平,其於政事、醫學皆有涉獵,展現明代士人「兼通百家」之學風。雖其醫書不傳,然其留心醫藥之事,仍為中醫文獻史與儒醫文化之重要一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