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於醫家<何洛英>的簡介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
名詞介紹


何洛英

何洛英,明代醫家,汝南(今屬河南)人。自幼體弱多病,因而潛心鑽研醫藥之學。後因子女多次夭折於痘疹(即天花、麻疹等疫病),而當時醫者多束手無策,遂專攻痘疹一科,親自治療幼子,歷經挫敗後終得大成,醫術精湛,聲名遠播,求診者絡繹不絕。其著作《痘疹發微》詳述痘疹病因、病機及治法,惜已散佚,未能流傳後世。

中醫痘疹理論與何洛英的貢獻

痘疹在中醫學中屬「溫病」範疇,多因外感時行疫毒,內蘊濕熱,邪毒鬱於肺胃,外發肌表所致。明代以前,痘疹治療多依賴經驗,理論尚未系統化。何洛英透過臨床實踐,結合《內經》、《傷寒論》等經典理論,提出痘疹辨證須分寒熱虛實,並強調「透邪外出」為治療關鍵。

其治法可能包含以下中醫思路:

  1. 清熱解毒:痘疹初起多屬熱證,常用黃連、黃芩、金銀花等清熱瀉火之品。
  2. 透表解鬱:若邪毒鬱滯肌表,則以升麻、葛根等藥助其透發,避免邪毒內陷。
  3. 扶正祛邪:小兒體弱易氣虛,或佐以人參、黃耆等補益正氣,防邪內攻。
  4. 活血透疹:若痘疹紫暗不發,可能配伍紫草、紅花等活血化瘀,促進毒邪外透。

歷史背景與影響

明代痘疹流行,醫家多專研此症,如何洛英、萬全等,皆對痘疹治療有獨到見解。何洛英的《痘疹發微》雖佚,但其臨床經驗可能影響後世溫病學發展,尤其對清代《痘疹定論》等專著有所啟發。其親自治療子女的事蹟,亦反映中醫「醫者父母心」的實踐精神。

結語

何洛英以自身苦難為契機,精研痘疹,成為一代名醫,體現中醫「因病成醫」的傳統。其理論雖佚,然其辨證思路與明代溫病學的發展脈絡相合,對後世兒科及疫病治療仍有借鑒意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