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合陰陽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名詞介紹
合陰陽
合陰陽為中醫小兒推拿手法之一,屬調和陰陽的基礎操作,廣泛運用於小兒外感、脾胃失調等證候。其核心在於通過特定手法,調節患兒體內陰陽氣血的平衡,以達「陰平陽秘」之效。
理論基礎
中醫認為,人體健康依賴陰陽二氣的協調運行。《黃帝內經》云:「陰陽者,天地之道也。」小兒臟腑嬌嫩,形氣未充,易受外邪侵擾或飲食失節而致陰陽偏勝。合陰陽手法即通過經絡調節,使氣血歸於平和,尤其適用於寒熱錯雜、虛實夾雜之證。
操作手法
-
部位選擇:
- 常用於手部特定穴位,如「小天心」(掌根橫紋中點)、「內八卦」(掌心周緣)等,或結合腹部推拿(如摩腹)以調和脾胃陰陽。
- 亦可配合「分推手陰陽」(自腕橫紋向兩側分推)以增強效果。
-
手法要領:
- 以拇指或食指指腹輕柔按揉,力度均勻和緩,方向多取雙向(如先順時針後逆時針),象徵陰陽互濟。
- 操作時需觀察患兒反應,手法以「輕、快、穩」為原則,避免過度刺激。
臨床應用
- 外感發熱:配合開天門、推坎宮等手法,疏解表邪,調和營衛。
- 脾胃不和:若見食積腹脹,可結合運八卦、揉板門,升清降濁。
- 夜啼驚風:與清心經、掐揉五指節同用,安神定志。
與其他手法的關聯
合陰陽常與「分陰陽」對舉使用:
- 分陰陽:多用於實證,通過離散手法清熱或祛寒。
- 合陰陽:偏於虛證或寒熱交雜,以聚合之勢促氣血交融。二者相輔相成,體現中醫「辨證施術」之旨。
此手法深植於中醫整體觀,強調「調其不平,使之歸和」,為小兒推拿中調理根本的重要環節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