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合陰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名詞介紹
合陰
在中醫理論中,「合陰」為營衛二氣於夜半時分相會合的生理現象,此概念源自《靈樞·營衛生會》:「夜半而大會,萬民皆臥,命曰合陰。」意指人體營氣與衛氣在子時(夜半)陰氣最盛之際交會,此時萬物靜謐,人體亦進入深度休息狀態,反映「真陰隆盛」的生理特徵。
營衛與合陰的關係
-
營衛運行規律
- 營氣屬陰,行於脈中,主滋養臟腑;衛氣屬陽,行於脈外,主溫煦體表、防禦外邪。二者晝夜循行,營氣隨經脈周流,衛氣則晝行於陽經(體表)、夜行於陰經(內臟)。
- 《靈樞·營衛生會》指出,衛氣「晝日行於陽,夜行於陰」,至夜半時分行至陰經最深處,與營氣相會,形成「合陰」。
-
夜半的陰陽消長
- 子時(23:00–1:00)為一日中陰氣極盛、陽氣初生之際,此時人體順應自然,陰血內守,陽氣潛藏。馬蒔註解「合陰」為「真陰勝之候」,強調此時陰氣主導,人體需靜臥以助陰陽交泰。
合陰的生理意義
- 陰陽交合:營衛相會象徵陰陽調和,為氣血生化、臟腑修復的關鍵時段。夜寐安臥能助合陰順利完成,反之,熬夜則擾亂營衛之會,耗傷真陰。
- 與睡眠的關聯:中醫認為「陽入於陰則寐」,衛氣夜入陰分,人體方能入睡。合陰時段若衛氣未能內歸,可致失眠,如《靈樞》所言「老者之不夜瞑者,何氣使然?……營氣衰少而衛氣內伐」。
古典文獻延伸
除《靈樞》外,《黃帝內經》多篇論及營衛與睡眠的關係,如《素問·生氣通天論》強調「平旦人氣生,日中而陽氣隆,日西而陽氣已虛」,進一步佐證人體氣血隨晝夜節律變化的特性,而「合陰」即為此節律中的重要節點。
綜言之,「合陰」不僅是中醫對人體晝夜節律的觀察,更體現「天人相應」的核心理念,透過營衛交會闡釋陰陽動態平衡的生理機制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