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呵欠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呵欠,又稱欠,是指疲倦欲睡或乍醒時,張口舒氣的一種生理現象。中醫認為,呵欠是由於人體內氣機運行不暢,導致陰陽失調所致。

肝鬱氣滯型呵欠:患者常常時時欠伸,抑鬱少歡,精神不振,表情淡漠,胸悶脅痛,噯氣腹脹,或咽中梗塞,如有炙臠,或精神恍惚,善悲喜哭,脈弦細。

氣滯血瘀型呵欠:患者頻頻呵欠,胸部憋悶,或心前區刺痛,心悸氣短,頭暈耳鳴,記憶力減退,性情急躁,舌質紅或紫暗,脈多沉澀,或見結代。

脾腎陽虛型呵欠:患者精神疲憊,連連呵欠,伴見形寒肢冷,面色白,食少腹脹,大便溏泄,夜尿增多,或小便清長,舌淡唇青,脈沉細。

在治療上,肝鬱氣滯型呵欠宜疏肝理氣,解鬱散結,可用柴胡疏肝散加川楝子、鬱金。氣滯血瘀型呵欠宜活血化瘀,理氣破滯,可用血府逐瘀湯加減。脾腎陽虛型呵欠宜健脾溫陽,補腎益火,可用右歸丸加味。

需要注意的是,氣滯則血瘀,氣滯日久,每致血瘀,而血瘀亦可加重氣滯。氣滯屬實者居多,血瘀則虛中挾實者常見,而脾腎陽虛則純屬虛證。

靈樞·口間》篇中記載:「黃帝曰:人之欠者,何氣使然?岐伯答曰:衛氣晝日行於陽,夜半則行於陰。陰者主夜,夜者臥。陽者主上,陰者主下…陰陽相引,故數欠」。

《張氏醫通·欠嚏》中說:「經云:'腎為欠為嚏。氣鬱於胃,則欠生焉。胃足陽明之脈,是動,則病振寒,善伸數欠。二陽一陰發病,主驚骸,背痛,善噫善欠。胃為二陽,腎為一陰,以胃虛氣鬱於中則為噫,腎虛經鬱於下則為欠。內經。內經以欠隸屬諸胃,然必由少陰經氣下鬱,不能上走陽明,胃氣因之不舒而頻呼數欠,以泄其氣舒其經。若少陰氣不下應,胃氣雖虛,鬱上泄,則但呼而不欠也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