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皓華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名詞介紹
皓華
皓華為中醫氣功與道家養生理論中的重要概念,屬「肺神」之名,首見於《黃庭內景經》。該經典記載:「肺神皓華字虛成」,揭示肺臟不僅為生理器官,更蘊藏神識能量,與傳統中醫「形神一體」的理論相呼應。
中醫理論基礎
- 肺臟功能:中醫認為肺主氣、司呼吸,為「相傅之官」,調節全身氣機與水液代謝。其生理特性為「嬌臟」,易受外邪侵襲,需透過養護「肺神」以維持功能平衡。
- 五臟藏神說:依據《黃帝內經》,五臟各藏其神,肺神「皓華」象徵肺氣清肅、純淨無瑕的特質。「皓」喻白潤光潔,對應肺屬金、色白;「華」則表肺主皮毛、外顯榮華之能。
道家養生觀點
《黃庭內景經》將皓華與「虛成」二字相聯,強調肺神需以「虛靜」為養。道家修煉主張透過調息、存想,使肺神安定,進而達到「氣足神全」之境。具體方法包括:
- 吐納導引:以「呬」字訣(六字訣之一)調理肺氣,配合呼吸吐故納新。
- 存想內觀:冥想肺中白氣繚繞,皓華顯現,以強化肺臟能量。
臨床與養生應用
中醫認為,肺神失調可致氣虛、憂悲過度或皮膚病變。調養皓華有助改善:
- 氣機不暢:如咳嗽、短氣,可配合太淵穴(肺經原穴)按揉。
- 情志失衡:肺藏魄,過度憂傷易傷魄,靜坐存想皓華可安魄寧神。
文化意涵
「皓華」一詞融合醫學與哲學,體現中醫「天人相應」思想。肺神之名不僅為功能代稱,更隱喻人體與自然之氣的互動,反映道家追求身心澄明的境界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