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毫毛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
名詞介紹


毫毛,又稱「皮毛」,乃人體皮膚表面之細小汗毛,於中醫理論中具有多重意涵與生理意義。

一、毫毛與衛氣、腠理之關係

《素問·玉機真臟論》言:「風寒客於人,使人毫毛畢直。」此指外邪侵襲體表時,衛氣與邪氣相爭,導致毫毛豎起,為人體防禦機制之表現。毫毛根植於皮膚,與「腠理」相通,而腠理為氣血津液輸布之門戶,亦是衛氣循行之處。若衛氣充盛,則毫毛潤澤,腠理緻密,外邪難侵;反之,衛氣虛弱,則毫毛枯槁,腠理疏鬆,易受風寒。

二、毫毛為病邪傳變之淺表層次

《素問·湯液醪醴論》云:「其有不從毫毛而生,五臟陽以竭也。」此說明疾病生成有兩途徑:一者由外而內,邪氣先犯毫毛、皮膚,漸次深入;二者由內而生,因五臟陽氣衰竭,病從內發,非由表入。毫毛在此作為病位深淺之標誌,反映外感病初起之病機特點。

三、毫毛與血氣盛衰之關聯

《靈樞·陰陽二十五人》提及:「血氣盛則美眉,眉有毫毛。」此處「毫毛」特指眉中長毛,為血氣充盈之外候。中醫認為,毛髮之生長與榮枯,依賴血氣濡養及腎精充盛。血氣旺盛者,毫毛茂密光澤;反之,血虛或腎氣不足者,毛髮易稀疏枯槁。

四、毫毛於診斷學之意義

毫毛狀態可作為診察體質與病證之參考。例如:

  1. 毫毛豎起:多見於風寒表證,因寒性收引,毛竅閉塞。
  2. 毫毛枯落:常見於氣血兩虛或久病耗傷,如《靈樞·經脈》所述「手太陰氣絕則皮毛焦」。
  3. 眉間毫毛特長:古稱「壽眉」,部分醫家認為與先天腎氣充足相關,然此說需結合整體體徵判斷。

五、毫毛與經絡之聯繫

十二皮部為經絡系統在體表之分區,毫毛所附之皮膚亦屬皮部範疇。《黃帝內經》強調「肺主皮毛」,因肺氣宣發衛氣至體表,溫煦毫毛,協同營衛運行。此外,足太陽膀胱經「主一身之表」,其經氣異常亦可反映於毫毛變化。

綜觀之,毫毛雖微,然於中醫理論中,既為外邪入侵之屏障,亦為內在氣血盛衰之鏡象,更與臟腑、經絡功能密切相關。歷代醫家透過觀察毫毛狀態,輔助辨識病機,體現中醫「司外揣內」之診法特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