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旱蓮灸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名詞介紹
旱蓮灸
旱蓮灸屬中醫外治法之一,為藥物發泡灸的一種。此法以新鮮旱蓮草為主要材料,搗爛成泥後直接敷貼於特定穴位,透過藥物對皮膚的刺激作用,使局部發泡,從而達到治療效果。
操作方法
取新鮮旱蓮草洗淨,搗爛成泥狀,敷於選定穴位,以紗布固定。敷貼時間約3至4小時,視患者皮膚反應而定,以局部皮膚泛紅、起泡為度。起泡後,可輕輕挑破水泡,放出泡液,並保持局部清潔,避免感染。
作用機理
旱蓮草性涼,味甘酸,歸肝、腎經,具滋陰補腎、涼血止血之效。其搗爛外敷,能透過穴位刺激及藥物滲透,激發經氣,調和氣血,並藉發泡作用祛除病邪。此療法結合了藥物與灸法的雙重作用,既能發揮旱蓮草的藥性,又可透過發泡刺激穴位,增強療效。
臨床應用
旱蓮灸傳統上用於治療瘧疾,因其能疏通經絡、驅邪外出。此外,現代中醫亦擴展其應用,如用於風濕痹痛、關節腫痛等病症,尤其適合熱證或陰虛火旺者。
穴位選擇
根據病情選取相應穴位,如瘧疾可選大椎、間使等穴;若為風濕關節痛,則可敷貼於局部阿是穴或循經取穴。
旱蓮灸作為一種傳統中醫療法,體現了中醫「外治內效」的治療思想,結合藥物特性與經絡理論,發揮獨特療效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