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韓醫婦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名詞介紹
韓醫婦
韓醫婦為明代著名女醫,籍貫介休(今屬山西),以醫術精湛聞名,遊歷四方行醫。據記載,萬曆年間(1573-1620年),她曾為孝義縣周佑之母治療噎食證(類似於現代醫學中的食道梗阻或噎膈病),其治法獨特,展現了中醫外治與內調結合的智慧。
治法分析
- 花椒水漱口:花椒性溫,歸脾、胃、腎經,具溫中散寒、殺蟲止痛之效。以花椒水漱口,可刺激口腔黏膜,促進唾液分泌,同時藉其辛溫之性,緩解咽喉氣機鬱滯。
- 六棱白石療法:韓醫婦以六棱尖端白石納入患者口中,令其咽下石上津液。此手法可能利用石塊的物理特性(如冷敷或按壓刺激),配合患者吞嚥動作,通利食道氣機。中醫理論中,噎膈多因氣滯、痰阻或血瘀,白石或具重鎮降逆之效,輔助疏通瘀結。
- 指摩掐咽喉:透過手法直接刺激咽喉局部,調節經絡氣血。《黃帝內經》提及「按之則氣血散,故按之痛止」,指摩或掐法能鬆解局部痙攣,促進痰瘀排出。最終患者咯出肉片二塊而癒,反映其外治法對有形實邪的祛除作用。
中醫理論背景
韓醫婦的治法體現了「通因通用」的治療思想,針對噎膈的病理特點(如痰氣交阻、瘀血內結),結合器械與手法外治,直接作用於病所。明代醫家張景岳於《景岳全書》中亦強調噎膈「必以氣血為主」,而韓醫婦透過物理刺激調動氣血運行,與內服藥物異曲同工。
歷史意義
周佑刻石記載此事,反映韓醫婦的醫術在當時已受推崇。其療法融合民間智慧與中醫理論,尤其對外治技術的運用,為女醫在男性主導的醫界中樹立典範,亦為後世研究中醫婦科與噎膈治法提供重要案例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