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韓康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
名詞介紹


韓康,字伯休,一名恬休,東漢時期著名民間醫家,京兆霸陵(今陝西長安)人。其生平事蹟見載於《後漢書·逸民列傳》,以「賣藥口不二價」聞名後世,成為中醫藥文化中誠信精神的典範。

生平與行醫特色

韓康隱居山林,常採集天然藥材於名山,後於長安市集販售。其堅持「言不二價」三十餘年,體現中醫「醫乃仁術」的核心價值。此舉不僅反映其對藥材品質的自信,更彰顯古代醫家「重義輕利」的職業操守。范曄評其「專心聖人之術」,暗示其醫理或融合儒家倫理思想。

與中醫藥文化的關聯

  1. 藥材道地性
    韓康採藥名山,符合中醫「道地藥材」理念。秦嶺一帶自古盛產優質本草,如秦艽、太白貝母等,其藥性純正,為臨床療效的基礎。
  2. 醫德典範
    「口不二價」的行為,與《黃帝內經》「非其人勿教,非其真勿授」的嚴謹態度相呼應,強調醫者對專業的敬畏之心。後世「韓康賣藥」典故常被用以訓誡醫藥從業者需恪守誠信。
  3. 隱逸醫家的養生觀
    韓康隱居採藥的生活方式,契合中醫「天人相應」的養生思想。山居環境利於涵養精氣,而親歷採藥亦能深辨藥性,此傳統可見於孫思邈《千金要方》「行醫必親採藥」的主張。

歷史影響

韓康雖未留醫著,但其事蹟成為歷代文人頌詠對象。嵇康《高士傳》將其列為隱逸高士,明代李時珍《本草綱目》亦間接承襲其重視原生藥材的精神。在民間,其形象更融入藥王信仰,部分地區藥舖懸掛「韓康遺風」匾額,以彰顯正派經營之風。

其生平折射出漢代民間醫家的生存狀態——兼具方技實踐者與文化符號的雙重身份,為研究中醫藥史與社會關係的重要案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