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寒中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名詞介紹
寒中,病證名。
1.類中風之一。由於卒中寒邪而發病。又名中寒。《醫宗必讀.類中風》:「寒中,身體強直,口噤不語,四肢戰掉,卒然眩暈,身無汗者,此寒毒所中也。」治以溫里散寒為大法。用薑附湯或附子麻黃湯加減;重證先宜用蘇合香丸開其竅閉。
2.指邪在脾胃而見里寒之病證。出《靈樞.五邪》。因脾胃虛寒,邪從寒化,或由勞倦內傷演變成。臨床以脘腹疼痛,泄瀉腸鳴為主證,治宜溫中散寒。李杲主張用沉香溫胃丸(《內外傷辨惑論》方)治療。
寒中,是指寒邪內侵,停留在脾胃,導致脾胃陽氣虛衰,運化失常,出現脘腹疼痛、泄瀉腸鳴等症狀的病證。
寒中可分為急性和慢性兩種。急性寒中多由外感寒邪所致,症狀主要表現為突然發病,身體強直,口噤不語,四肢戰掉,卒然眩暈,身無汗等。慢性寒中多由脾胃虛寒所致,症狀主要表現為脘腹疼痛,泄瀉腸鳴,食欲不振,大便溏薄等。
寒中的治療,以溫里散寒為大法。急性寒中可用薑附湯或附子麻黃湯加減治療;慢性寒中可用沉香溫胃丸(《內外傷辨惑論》方)治療。
寒中是中醫常見病證之一,臨床上應根據患者的具體病情,辨證施治,以達到標本兼治的目的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