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寒戰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寒戰的病因病機

寒戰的病因主要有以下幾點:

  1. 外寒襲表:外感風寒,寒邪入侵於表裡,衛陽不展,導致惡寒戰慄、高熱無汗、頭身疼痛等症狀。

  2. 陽虛陰盛:陽氣虛弱、或受寒邪傷害,使陽氣無法溫煦身體,陰寒內盛,導致畏寒戰慄、四肢厥冷、口淡不渴等症狀。

  3. 戰汗:在外感熱病過程中,突然惡寒戰粟,之後全身出現大汗,汗後肌膚涼爽。

  4. 瘡毒內陷:局部紅腫熱痛,伴隨惡寒戰慄、發熱煩渴、神智不清、小便短赤、大便祕結等症狀。

  5. 瘧疾:先有乏力呵欠,然後出現惡寒戰慄、肢體痠痛的症狀,隨後發燒、頭痛、口渴,冷汗出後體溫下降。

寒戰的臨床表現

寒戰的臨床表現主要有以下幾點:

  1. 惡寒戰慄:怕冷,甚至全身不自主地顫抖。

  2. 四肢厥冷:四肢感到冷,甚至冰冷如冰。

  3. 頭身疼痛:頭部和身體出現疼痛。

  4. 舌苔薄白:舌苔呈薄白色,舌質淡紅。

  5. 脈浮緊:脈搏有力,而且有明顯的跳動感。

寒戰的治療方法

治療寒戰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幾點:

  1. 外寒襲表:可使用辛溫解表的方法,例如麻黃湯、桂枝湯等。

  2. 陽虛陰盛:可以使用溫陽祛寒的方法,例如四逆湯、附子理中湯等。

  3. 戰汗:可以使用溫陽散寒的方法,例如參附湯、附子理中湯等。

  4. 瘡毒內陷:可以使用清熱解毒的方法,例如五味消毒飲、黃連解毒湯等。

  5. 瘧疾:可以使用和解達邪的方法,例如小柴胡湯、白虎加桂枝湯等。

寒戰是一種症狀,可以根據寒熱虛實的情況進行分類。如果發熱後出現寒戰,通常表明陽氣恢復,正氣充盛;如果寒戰後沒有發熱,或者戰汗後四肢厥冷、脈搏微弱,則可能是陽虛內寒或陽氣微弱的證據,需要引起足夠的重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