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寒戰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寒戰,即惡寒戰慄,表現為怕冷的同時全身不自主地顫抖。本症在《內經》和《傷寒論》中均稱為「寒栗」;金.劉完素《素問玄機原病式》中稱為「戰慄」;明.王肯堂《雜病證治準繩.寒熱門》則稱為「振寒」;後世多稱為「寒戰」。

寒戰的病因病機主要有以下幾點:

  1. 外寒襲表:外感風寒,寒邪直中表裡,腠理閉塞,衛陽不展,則見惡寒戰慄,高熱無汗,頭身疼痛,舌苔薄白,脈浮緊等症。
  2. 陽虛陰盛:陽氣虛弱,或寒邪傷陽,致使陽氣溫煦失職,陰寒內盛,則見畏寒戰慄,四肢厥冷,得暖則症緩,口淡不渴,尿清便溏,舌淡,脈沉微等症。
  3. 戰汗:在外感熱病過程中,突然惡寒戰粟,甚則肢冷脈伏,繼之不久,全身即可透出大汗,汗後則肌膚較涼。
  4. 瘡毒內陷:出現局部紅、腫、熱、痛,伴惡寒戰慄,發熱煩渴,甚至神昏譫語,小便短赤,大便秘結,舌紅苔黃,脈洪數。
  5. 瘧疾:先有呵欠乏力,繼則惡寒戰慄,肢體痠痛,寒罷則壯熱,頭痛面赤,口渴引飲,而後汗出,熱退身涼,脈弦。

寒戰的臨床表現主要有以下幾點:

  1. 惡寒戰慄:惡寒是寒戰的主要表現,常表現為怕冷,甚至冷到發抖。
  2. 四肢厥冷:四肢厥冷是寒戰的另一個重要表現,常表現為四肢冰涼,甚至冰冷如冰。
  3. 頭身疼痛:頭身疼痛是寒戰的常見症狀,常表現為頭痛、身痛。
  4. 舌苔薄白:舌苔薄白是寒戰的常見舌象,常表現為舌苔薄白,舌質淡紅。
  5. 脈浮緊:脈浮緊是寒戰的常見脈象,常表現為脈浮緊,數有力。

寒戰的治療方法主要有以下幾點:

  1. 外寒襲表:可用辛溫解表的方法治療,常用方劑有麻黃湯、桂枝湯等。
  2. 陽虛陰盛:可用溫陽祛寒的方法治療,常用方劑有四逆湯、附子理中湯等。
  3. 戰汗:可用溫陽散寒的方法治療,常用方劑有參附湯、附子理中湯等。
  4. 瘡毒內陷:可用清熱解毒的方法治療,常用方劑有五味消毒飲、黃連解毒湯等。
  5. 瘧疾:可用和解達邪的方法治療,常用方劑有小柴胡湯、白虎加桂枝湯等。

寒戰是一症,有表裡寒熱虛實之分。寒戰之後,繼見發熱者,多為陽氣來復,正氣尚盛的表現;若寒戰之後,不發熱,或戰汗後四肢厥冷,脈微欲絕,則為陽虛內寒或陽微欲脫之證,必須引起足夠的重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