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寒疫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名詞介紹
寒疫,病名。《素問.本病論》:「清生風少,肅殺於春,露霜復降,民病瘟疫早發,……」提示季令之寒與瘟疫發病的關係。後世所論寒疫則有:
1.指疫癘之陰證,見《三因極一病證方論》卷六。《說疫全書》卷二,指出:「寒疫……當天氣方溫熱之時,而凄風苦雨驟至,毛竅正開,為寒氣所束,眾人同病,乃天實之之,故亦得以疫名也。」每有畏寒發熱,咳嗽,氣壅痰喘、胸部痞痛,鼻塞聲重,涕唾稠粘,咽痛齒痛等證。《溫熱暑疫全書》:「入於陰,入則其人必先內慄,足膝逆冷,便溺妄出,清便下重,臍築湫痛,正與俗稱絞腸瘟、軟腳瘟之說符也。」宜用羌蘇飲、聖散子等方,參見陰毒條。
2.指太陽傷寒。《時病論.寒疫》:「觀此見證,與冬令傷寒初客太陽無異,因在春令,所以不名傷寒。又因眾人之病相同,所以名為寒疫。然其治法,又與傷寒相去不遠矣。」亦可以消風百解散治之。參見太陽傷寒、時行寒疫條。
寒疫,是一種由寒邪引起的疫病。寒邪最易侵犯人體的陽氣,導致陽氣不足,陰寒內生。寒疫的臨床表現主要有畏寒發熱、咳嗽、氣喘、胸悶、腹脹、便溏、尿頻、頭痛、身痛等。寒疫的治療以溫陽散寒為主,常用方劑有麻黃附子細辛湯、桂枝湯、白虎湯等。
寒疫的預防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:
- 注意保暖,避免受寒。
- 增強體質,提高免疫力。
- 保持良好的衛生習慣,避免接觸傳染源。
- 一旦出現發熱、咳嗽、腹瀉等症狀,應及時就醫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