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寒邪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寒邪

寒邪是六淫之一,即外感六邪中的寒冷之邪。寒邪的特性是收引凝滯,喜陰而惡陽,其位在下,其色為黑。寒邪侵襲人體會引起一系列證候,如惡寒、發熱、頭痛、身痛、無汗、脈浮緊等。

寒邪的致病原因包括外感和內生兩種情況。外感寒邪主要是指在寒冷的環境中,人體的腠理開泄,使得寒邪容易侵襲人體。內生寒邪則是由於飲食過冷、過食寒涼食物,或長期居住在寒濕之地而導致的寒邪生成。此外,情志不順也是導致寒邪內生的原因之一。

寒邪的臨床表現主要有惡寒發熱、頭痛身痛、無汗脈浮緊等。當寒邪侵入人體時,會引起惡寒發熱症狀,伴隨頭痛、身痛,並且不容易出汗,脈搏也會變得浮躁而緊縮。此外,寒邪還可能引起其他症狀,如腹痛、腹瀉、嘔吐、泄瀉、便祕、尿頻、尿急、尿痛、尿不利等。

治療寒邪的方法主要包括溫陽散寒、解表散寒和扶正祛邪。溫陽散寒的藥物主要有附子、乾薑、肉桂、白朮和生薑等。解表散寒的藥物則包括麻黃、桂枝、白芍、生薑和大棗等。扶正祛邪的藥物主要有黃芪、人參、白朮和甘草等。

預防寒邪的方法包括注意保暖、飲食調養、適當運動和保持心情舒暢。在寒冷季節要注意保暖,避免受寒邪侵襲。飲食方面宜選擇清淡食物,少食生冷寒涼食物。適度運動可以增強體質,提高抵抗力。另外,保持心情舒暢,避免情志不順也是預防寒邪的重要方法。

寒邪是一種常見的外感病邪,其致病原因多樣,臨床表現複雜,治療方法也多樣。在治療寒邪時,需要根據患者具體症狀進行辨證施治,以達到標本兼治的效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