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寒暑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3-11-20
名詞介紹
寒暑是中醫名詞,指四季氣候的冷暖變化。《靈樞[1].本神》:「故智者[2]之養生也,必順四時[3]而適寒暑。」
寒暑是自然界客觀存在的現象,也是人體生理活動的重要調節因素。寒暑的變化,會影響人體的臟腑功能和氣血運行,進而影響人的健康。
寒暑對人體的影響主要有以下幾方面:
- 寒邪[4]和暑邪是兩種不同的外邪,寒邪侵襲人體,會導致人體陽氣受損,出現畏寒、發熱[5]、頭痛、身痛[6]、無汗、腹痛、嘔吐等症狀;暑邪侵襲人體,會導致人體陰液受損,出現發熱、煩躁、口渴、汗多、尿黃、便秘等症狀。
- 寒暑的變化,會影響人體的臟腑功能。寒冷刺激人體,會導致陽氣收斂,陰氣外浮,影響脾胃的運化功能,出現腹脹、腹瀉等症狀;暑熱刺激人體,會導致陽氣外散,陰液內耗,影響心、肝、肺、腎等臟腑的功能,出現心煩、口渴、尿黃、便秘等症狀。
- 寒暑的變化,會影響人體的氣血運行。寒冷刺激人體,會導致氣血運行不暢,出現四肢冰冷、手腳麻木等症狀;暑熱刺激人體,會導致氣血運行加速,出現心煩、口渴、汗多等症狀。
因此,在寒暑交替的季節,要注意防寒保暖,避免受寒暑邪的侵襲,以免影響健康。
寒暑的養生方法
寒暑是自然界客觀存在的現象,也是人體生理活動的重要調節因素。在寒暑交替的季節,要注意防寒保暖,避免受寒暑邪的侵襲,以免影響健康。
參考資訊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