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寒實結胸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
名詞介紹


寒實結胸

寒實結胸為中醫病證名,屬結胸證之一,首見於《傷寒論·辨太陽病脈證並治》。其病機為寒邪與痰水等實邪相結於胸膈,形成寒實互結之證。與熱實結胸不同,寒實結胸無熱象表現,臨床特徵為胸脅或心下硬滿疼痛,但無發熱、煩渴等陽熱症狀。

病因病機

寒實結胸多因誤下所致,如《傷寒來蘇集》所言:「太陰腹滿時痛,而反下之,寒邪與寒藥相結,成寒實結胸。」患者本屬太陰虛寒,醫者誤用寒下之法,致寒邪內陷,與體內痰水互結,阻滯胸膈氣機,形成寒實之證。此外,素體陽虛、寒濕內盛者,亦易因外感寒邪而誘發此證。

臨床表現

寒實結胸主要症狀為胸脅或心下部位硬滿疼痛,按之痛甚,或伴咳喘、氣逆,但無口渴、煩躁、身熱等熱象。脈象多沉緊,反映寒邪內結;若脈見沉遲,則提示陽氣虛衰,病情更深一層。《醫宗金鑑·訂正傷寒論註》強調:「結胸證,身無大冷,口不燥渴,……乃寒實也。」此為鑑別寒實與熱實之關鍵。

治療方藥

《傷寒論》提出以「三物白散」(桔梗白散)為主方,方中巴豆辛熱峻下,能破寒積、逐痰水;桔梗、貝母宣肺化痰,共奏溫下寒實之效。若患者體質較弱,或寒實兼有陽虛,可參考丹波元堅《傷寒論述義》所述,選用增損理中丸等溫陽散寒之劑加減化裁。

鑑別診斷

寒實結胸需與熱實結胸、痞證等相區別:

  1. 熱實結胸:見於大陷胸湯證,以心下硬滿、疼痛拒按為主,伴見發熱、煩渴、舌紅苔黃等熱象。
  2. 痞證:多為氣機壅滯所致,雖有心下滿悶,但按之柔軟不痛,與結胸之硬滿疼痛有別。

寒實結胸為寒邪與實邪相結之證,治療當以溫通破結為法,臨證需細辨脈證,避免誤治。相關內容可進一步參閱「結胸」條目,以明瞭其與其他結胸證之異同。